政协要闻
全球极度濒危的青头潜鸭现身湖区  洞庭湖生态环境在恢复
发布时间:2018-05-25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洞庭专题1.jpg洞庭湖-2.jpg青头潜鸭



  □ 湘声报记者 陈彬


  浩浩汤汤的洞庭湖,生物多样性曾一度告急——不断有鸟类、鱼类消失。


  随着洞庭湖治理的实施,湖区生物多样性的危机有所缓和:全球极度濒危的青头潜鸭现身南洞庭湖;退垸还湖后的西洞庭湖青山垸内,越冬鸟类数量稳定;停止挖沙的横岭湖保护区,成为江豚和白鹤的新栖息地……


  然而,一些濒危动物的生存处境依然不容乐观,保护之路任重道远。


  濒危动物在增加


  2018年5月18日,早上8点左右, 陆续有3对青头潜鸭从芦苇丛中探出头来。雄性青头潜鸭头上的羽毛呈现亮绿色,雌性青头潜鸭紧紧跟在旁边,形影不离。不久,它们钻出芦苇丛,来到水面觅食、嬉戏。


  3对青头潜鸭的出现,让在此等候了3个多小时的益阳市林业局工作人员曹学优惊喜不已。


  据了解,全球的青头潜鸭仅存近千只,2013年成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鸟类。作为迁徙性鸟类,青头潜鸭对于栖息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每年3月中旬从南方越冬地迁往西伯利亚东南部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繁殖,10月中旬到11月初开始迁往南方。


  但今年这些青头潜鸭并未返回繁殖地,而选择在洞庭湖筑巢、繁殖后代,这成为我国对青头潜鸭栖息、繁殖等生活习性的一个全新发现,并佐证了南洞庭湖自然生态环境在逐步变好。


  惊喜也出现在东洞庭湖。

  

  4月底,省政协调研组来到东洞庭湖时,发现江豚不时从湖中一跃而起,6年前被工作人员救养的麋鹿“点点”,也安然地生活在这里。前不久,“点点”还当上了母亲。


  东洞庭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200个生物性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希望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这里有东方白鹤、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有白鲟、中华鲟等国家一级保护鱼类,还有白鳍豚、江豚等国家一级保护哺乳类动物。


  如今,洞庭湖江豚不仅遏止了年13.7%的下降速度,还从5年前的80-90头增长到2017年科考期间统计到的123头左右;洞庭湖麋鹿也成为国内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数量已发展到180多头。


  保护意识不能松


  高大立是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他在保护区工作了近30年。


  10年前的一天,风雪交加,高大立和其他工作人员蹒跚走了约60里,观测了近5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范围后,仅仅统计到2000只左右的越冬水鸟。在农田里,基本看不到灰鹤和豆雁的身影,冰面上也仅有几只东方白鹳、白琵鹭和鸬鹚茫然地站立着。


  如今,东洞庭湖保护区有鸟类348种。据去年隆冬所做的水鸟调查,东洞庭湖观测到的候鸟约20万只,较上年度增加了4万余只,增幅达23%,占整个洞庭湖越冬候鸟的79.1%。


  这样的变化,却没有让高大立放心。“虽然数量、种类在增多,但珍惜濒危鸟类数量仍然在明显减少。”高大立说。


  此外,尽管洞庭湖江豚的数量有所上升,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今年5月22日,在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上,国家生态环境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时指出,由于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因素,部分物种濒危程度加剧,受威胁等级上升。如长江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由濒危上升为极危。


  省政协调研组认为,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洞庭湖的生物多样性任重道远,要主动作为,保护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