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新田产业脱贫的喜与忧  从“富硒”到“富民”路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8-04-20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产业扶贫栏花-1.jpg  

村民们在整理刚采摘的富硒蔬菜。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整理包装富硒蔬菜,这些蔬菜将销往粤港澳 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



  □ 文/图  湘声报记者 罗艳芳


  清早采摘的富硒蔬菜,最快当天就能到达香港市民的餐桌上。永州市新田县东升农场把穷山旮旯里的富硒蔬菜卖到了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这是永州新田县产业扶贫中出现的可喜情形。


  产品有销路,产业有发展,农户脱贫致富才有希望。


  如何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发展农业产业,让贫困群众尽快地富起来?


  近日,省政协“更好推进我省产业扶贫”调研监督组来到永州新田县,兵分两路深入9个乡镇12个村展开调研,了解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取得的经验等。


  破解土地分散的瓶颈


  地处湘南边陲的新田县交通闭塞,至今县域内无铁路、无航运、无高速、无一级公路,是全省少有的交通死角县。“山不成脉、水不成系、田不成片、路不成网”说的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地。


  对于人多地少的新田来说,“土地流转”是必由之路,也是此次调研较为热门的话题。


  “全县45万人口,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6亩,大型的农业产业发展不起来,都是小规模分散零星的农业。”县扶贫办主任成清华介绍,大部分产业处在初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村里的土地分散,流转起来很困难,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骥村镇黄公塘村村支书周英皇很困惑,他正在探索如何实现土地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龙泉镇东升农场则是一个土地流转较为成功的案例。


  该农场依托硒、锶资源优势打造富硒蔬菜产业园,流转六七个村的土地6500多亩,创办了高标准富硒蔬菜种植核心基地。目前产品已外销到港澳及新加坡等地。


  600多名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月可获取1200-4000元不等的工资收入。部分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每亩土地可获得2000多元的分红收入。东升农场成为这片土地上实施产业扶贫的主力军之一。


  不过,除了东升农场、远鸿农业、三箭农业等龙头企业外,其余的小企业土地流转总体规模不大,导致小企业发展遇“堵”。


  “希望出台支持土地流转的政策,超过一定的面积给予基础设施配套,用基础设施配套倒逼土地流转。”枧头镇党委书记刘雄辉建议。


  找准产业路子是难点

  

  调研监督组在走访中发现,怎样才能选准产业,让很多村支部书记焦头烂额。


  省政协委员、民宗委副主任、省扶贫办副主任张智勇走访7个村后发现,村里基本没有产业扶贫规划,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产业扶贫视野局限于传统的农业和本乡本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不够。


  富硒产业是新田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之一。2017年,脱贫出列的2879户11957人中,通过发展富硒产业实现脱贫的达到820余户3200余人。


  县富硒办主任乐国权指出,新田引进了几家公司,引领发展富硒产业,但是富硒产业的地方性公用品牌仍然没有打造起来,希望可以将新田列为全省供给侧结构改革示范区。


  “产业培育是一个过程,要经常抓,发挥政府在产业扶贫中的主导作用,选准选好产业项目。”永州市扶贫办副主任蒋博生说。


  选产业如何做到精而准?关键要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在与市场对接时,做好产业规划,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与挑战。


  省政协委员、湖南优冠体育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高明认为,产业扶贫要发挥“带头人”的作用,调动市县乡产业能人的积极性,一个村或者一个乡集中力量做一个产业项目或者特色产品。


  “20年前离开家乡去往异乡,20年后回来是因为家乡需要我。”在外工作20年的胡国平近年回到家乡,他瞄准现代特色农业,引进八月瓜进行精深加工。目前,公司已与新田、祁阳等县15个村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涉及贫困户208户。“村民们盼依托神奇的八月瓜,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利益共享提高农户积极性


  “农业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基层能够掌控市场行情的帮扶干部少、专业技术人员少,服务也跟不上,群众对发展产业有些畏难。”县扶贫办主任成清华认为。


  “产业扶贫要形成与百姓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这一点上,企业需要政府助力。”胡国平认为,农户与产业结合的浅层次是出卖劳动力,提供劳动服务;深层次应该是双层次的联结,以现金入股增加投资性的收益和劳动力。以土地租金参与产业入股、以扶贫贷款的利息入股,构成复合型的劳务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新田县在产业扶贫项目中出现不少亮点。


  湖南吉星家居有限公司是新田产业扶贫重点企业,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负责免费提供树苗、种植费和连续三年的抚育费,并按市场价格收购木材。公司先后与龙泉镇源头村、门楼下泥塘村等20多个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已种植苦楝树、香椿、香樟树2万多亩,项目带动周边600多户、2000多人,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保证了种植户“零风险、稳收入”。此外,公司现有的826名员工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多人,人均月工资4000多元。


  县农建投公司总经理邓前兵表示,通过政府参与,联结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贫困户的积极性更容易调动起来。


  湖南远鸿农业食用菌项目是新田县委、县政府加快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招商引资项目。公司提供生产菌包和技术指导,签订产品回收合同,确保种植户效益,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直接帮助8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调研监督组表示,建立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是务工帮扶,更要让土地流转、务工、资金相结合,折股量化。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产业扶贫过程中输血与造血、短平快与稳准长、能人致富与老百姓脱贫等之间的关系,真正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