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本靠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0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网
分享

贫困地区教育“马太效应”依然存在

  ◆湘声报记者  姚依农

  “聚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个根本点,瞄准增强脱贫致富造血机能这个着力点,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9月13日下午,十一届省政协第二十五次常委会议第二次大会上,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专题报告湖南教育情况时这样表示。

  肖国安介绍,2015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教育扶贫规划,明确功能型教育扶贫的基本定位,部署推进了8项重点工程,目前各项工作在稳步推进中。

  “通过改善教育民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肖国安说,具体包括实施城乡统一的免费教科书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基本解决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问题,特殊教育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深入实施“阳光高考”,取消了“点录”、定向降分、子弟降分等录取政策。

  在教育扶贫举措方面,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近5年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197.06亿元,共有1800多万人次贫困学生获得资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扩大到所有贫困县(51个);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技能培训,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累计资助1.7万名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就业。

  “教育扶贫是遏制贫困增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肖国安在报告时表示。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写下《摆脱贫困》一书,特别提到贫困地区教育的“马太效应”,指出“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要走出‘穷’和‘愚’的循环怪圈”。

  肖国安坦言,这个“马太效应”在湖南仍然存在:2016年我省贫困地区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489.6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5.22元;初中升学率为80.8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2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4.1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4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贫困地区教育设施投入和升学率指标均低于较发达地区。因而,教育扶贫仍然任重道远。

  “教育扶贫是消除贫困存量,夯实脱贫攻坚根基的重要途径。”肖国安认为,“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给贫困户送钱送物,不如送技能、送就业。在全省300多万贫困人口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近七成。帮助这类群体脱贫,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能稳定就业。近年来,我省通过依托中、高职院校,为“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青年农民、城乡劳动者等贫困人群开展点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今年为溆浦县坪溪村举办的芙蓉月嫂(育婴师)培训项目,学员一结业就成为市场“抢手货”。

  实践证明,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仅能够立竿见影地增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造血机能,而且可以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有利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消除贫困。

  “教育扶贫是拓展脱贫空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肖国安认为,推动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必须紧紧扭住教育这个根本之策,推动高校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大力培养贫困地区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

  肖国安说,高校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为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服务,发挥好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比如,吉首大学研发的猕猴桃“米良一号”成果产业化后,帮助湘西近20万农民摆脱了贫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