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下称《实施办法》)。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多个省份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来支持“双一流”建设。日前,《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湖南明确将实施六大计划,全面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
什么样的大学才能称为世界一流?如何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高校改革将如何协同推进?湘声话题社邀请3位政协委员,就“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改革话题展开探讨。
主持:黄旻 湘声报记者
嘉宾:吴金明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
郭晋云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饶育蕾 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吴金明
郭晋云
饶育蕾
高校如何迈向“双一流”?改革如何协同推进?
“双一流”建设重在办学质量和教授治校
高教战略政策的重大改变
湘声报:《实施办法》提出,要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实施动态管理,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这样的建设将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郭晋云: 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高校的合并,实施“985”、“211”工程等。经过这些建设,高校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时候提出“双一流”建设目标,对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饶育蕾:过去各个高校拼的是整体实力,学科建设也是求多求大,这曾经为高校建设打下了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科研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学科的国际影响力、社会服务能力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双一流”建设一方面是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将更好地保障人才培养,同时也提升了高校国际影响力。
吴金明:“双一流”建设能促进整个中国教育现代化、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以前无论是对“985”还是“211”来说,都是一个整体评价机制,再加上统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人才规格,甚至是统一的论文标准,其结果是不仅没有培养创新性人才,反而使整个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实施“双一流”动态性建设发展,以学科和人才为核心,而不是某一个固定的大学为模式,这是一个理念、战略、政策的重大改变,使中国教育真正走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终结“千校一面”格局
湘声报:高等教育规模庞大,发展目标趋同,导致同质化突出。“双一流”建设能否改变大学“千校一面”的局面?
郭晋云:应该是往这个趋势去发展。作为政府,需明确自己的角色,对于大学的学科建设,应该把更多资金放到特色学科建设中去。此外,我们一直都提倡教授治校,但这个差距很大,“双一流”建设要真正落实到办学质量和教授治校上,才能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
饶育蕾: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立校之本,从诞生、发展都有其历史渊源,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就是要尊重学科本身的固有特点,保持学校的特色,并且加大力度支持和培育,如此一来,就打破了过去“千校一面”的格局。
吴金明:我认为“双一流”建设可以终结大学“千校一面”的格局。“千校一面”是因为把大学专业性教育都发展成综合性教育,这样就形成了每个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都在补短板,还引发人才恶性竞争。事实上,高校要分清哪些学科是优势学科,集中力量把优势和长板构建起来。全球那么多大学,真正成为一流大学的并不多,但走向国际的有可能是一流学科。
引得进人才还要留得住
湘声报:今年湖南省政协全会期间,多位委员提出,高校争创“双一流”,需警惕砸钱挖人等无序竞争的现象。“双一流”建设中,如何促进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
吴金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实际上也涉及到一个重要机制,在人才配置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很重要。
每所大学都要弄清楚自身的优势学科在哪里,在哪些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两个优势为基点来配置全球的人才。如果学校本身就没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却大量砸钱来挖人才,这不是建设一个学科,而是毁坏一个学科,这不是建设而是倒退。所以政府要把握好这个边界,引导全国乃至世界这个范围内的优势人才。政府在“双一流”建设的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建立一系列规制和政策,这样才能促进人才有序流动。
饶育蕾:其实高校吸引人才不仅是高薪,还有平台和软环境。也就是说,这个学校有没有优势学科、有没有文化积淀、有没有氛围来吸引人才。人才来了以后,环境氛围是否合适潜心做研究。现在高校研究中有各种各样的约束和障碍,造成人才流失。每个高校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在这个方面做文章。引进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让他们安安心心留在这里做研究,全心于一流学科的建设,这才是最重要的。
郭晋云:我赞成饶教授的观点。以湖南师范大学数学学科为例,这个学科的起点是很低的,上世纪90年代在时任校长的推动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抓住了一些机遇,吸引了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专家学者到数学学科来,从而使湖南师大的数学学科从省级重点学科迈向“211学科”,现在已是国家培育学科。这种将人才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吸引来落户安家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这与营造的人才软环境有关。我认为人才流动一定是双向的,没有流到你这里,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最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
湘声报: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如何突出人才培养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吴金明:实际上“双一流”的落脚点在于创新性人才,培养出来的人一定要有为社会经济发展创新的精神。创新性人才评价的标准有很多,有些领域以创新为核心,有些领域不以创新为核心,而以传承为核心,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饶育蕾:人才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大家都是倾心尽力的。但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教育还有许多缺陷,如高分低能、道德缺失等,没有全面发展。
“双一流”建设最核心的培养目标是立德树人,对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大学的教育其实还不够。高考指挥棒下的高考机制,让学生和家长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就开始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大学教育时要去引导,全面去培养创新性人才,不只把分数作为导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探索人才培养的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高等教育再往前进一步去延伸。
郭晋云:政府对于教育投入有欠缺,现在大学教师很累,课程很多,还有学科建设,原来两个人的事情现在要一个人去做。教师数量有限,教育经费只有这么多,政府在人才培养中要注意这些基础性的需要。
另外,要在教育培养方面有措施,如师范生培养,数学学科有十年的断层现象,这值得引起注意。政府在做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时,需把触角深入到基层,深入到每一个系里,听听大家的看法和感觉,出台相应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第三方科学评估机制
湘声报:遴选确定“双一流”高校将采用第三方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的目的是什么?高校如何把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改革契机?
吴金明:过去存在的问题是行政来评估,这就导致许多问题,越评估越死。每年高校搞各种评估,本科达标评估、“211”重点大学达标评估等,行政主导型的评估出现了很多弊端,这样不利于“双一流”建设。
引入第三方评估,评估的专家了解学校和学科建设,熟悉高等教育的规律,懂得人才培养的标准,把握国际教育前沿趋势,打破了行政主导的评估。这种评估具备科学性,也具有现代性。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是高等教育改进和改革的方式。
“双一流”建设中还需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或许现在还没有突破,那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双一流”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整体教育水平,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我建议实行讲座教授制,不固定身份,让一流名师的思想、理念、创新成果在全国高校都能传授。国外也是这样,教授在某个领域是卓有成就的,就把他最优秀的理念传播到所有地方,讲座式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双一流”建设中许多地方师资不足、人才无序竞争的问题。
饶育蕾:其实评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最难的问题,评估的标准是否客观,机制是否正确,都有很大争议。一直以来,每年本科生教学评估、课堂评估等,高校疲于应付。还可能存在许多形式主义方面的东西,也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现在采用第三方评估,可能按专业特点去评估,从这点来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机制本身成为一种动力来推动高校去发展,这是重大的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答案。
郭晋云:目前的现状是整个高校跟着评估走,但是跟着评估走就存在一个问题,评估的指标和实际教学需要、社会发展需要有可能完全脱节。学科本身发展方向不一样,有的学科经济效益可能很高,但是理论水平不一定很高,跟着评估标准走,只好大量发论文来达标。采取第三方评估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人物
湘声报:目前,湖南普通高校123所(其中本科院校51所),教学总规模居全国第八位。在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湖南需从哪些方面着力?
吴金明:湖南推进“双一流”建设,要注意分类施策。湖南本科院校并不是全部都要建设“双一流”,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有些大学和学科的目标可以往“双一流”建设走,有些则朝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推动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发展。因此湖南至少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往研究型的方向发展,在学科领域中推动知识型开发,做原创。一类还有相当多的其他高校和学科是往应用型方向发展,解决产业实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往这个方向发展,同样可以做到一流。无论是做科学研究型还是应用型,一定要扣紧湖南特色和优势,根要牢牢扎在湖南的土壤里,并服务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
饶育蕾: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抓,第一个就是顶层设计,学校布局是怎样,哪些学科要作为“双一流”建设中的一流学科建设,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是国家一流还是国际一流。从全省来说,每个学校都要定好位,顶层设计好了,才能去培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第二个就是加大资金投入,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的建设,没有资金是无法实现的。湖南在高校建设方面还要继续加大投入,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最得益于高校发展,投入一定会获得比较好的产出。
郭晋云:我也有同感,湖南对于教育投入比较少,经济发展状态与教育投入是不相适应的。另外一方面,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校长需要有一种精益求精,办好教育、办新的教育的思想,这一点非常关键。一个学校的校长是否有眼界,对高校的发展规律是否有认识,是否有决心、有干劲,这对一个学校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