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市望城区的湘江之畔,铜官窑遗址见证着千年窑火的传承与创新。
千年前的铜官曾是大唐繁华的贸易之所,也是釉下多彩瓷的发源地,打破了当时由越窑和邢窑开创的“南青(色)北白(色)”的格局,成为彩瓷的开篇。如今,一场以“融合发展”为关键词的变革正在这里进行。
多层次协商
加快文科旅医融合
2024年12月,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助推铜官窑文科旅医融合发展工作室的成立,犹如一味催化剂,助推加快这座千年古镇的变革步伐。委员们汇聚智慧、精准施策,以文化铸魂、科技赋能、旅游驱动、医养结合为路径,助力绘就文科旅医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调研在铜官窑展开。委员们穿梭于铜官窑古镇、铜官窑遗址、铜官窑博物馆、铜官老街等地,与文旅部门、各类企业负责人和沿街商户面对面交流。在铜官窑遗址,委员们与考古专家探讨如何在保护遗址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在铜官老街,与商户们交流经营难题和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委员工作室提出“十个一”工作思路,涵盖建设中医养生体验馆、打造中医药博览会、规划旅游环线等多个方面,得到各方认可。
为确保“十个一”得到有效落实,各级政协组织和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助推铜官窑文科旅医融合发展工作室充分发挥协调作用,长沙市政协多次召开助推长沙铜官窑文科旅医融合发展协商调度会,驻室委员与各职能部门充分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望城区迅速成立工作专班,按照计划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在各方积极推动下,铜官窑各项建设工作加速推进:仲景堂施工改造加快,将打造成集中医诊疗、养生保健、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中医药体验;铜官老街提质改造,在保留老街古朴风貌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在委员工作室协调下,职能部门加强与进驻商户的沟通对接,主动送政策上门;税务部门为商户讲解税收优惠政策;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商户的指导,规范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学雷锋志愿服务小车穿梭在景区,为游客提供暖宝宝、姜茶等暖心服务……
今年以来,通过推出免票政策、终身卡、“一票三馆”全面打通等措施,引流效果显著,铜官窑古镇入园人数同比2024年增长超15%。在客流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美团、携程、抖音游客评分全面上升。
沉浸式体验
跨界“融”出新意
在年初召开的省政协全会上,省政协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邓奕辉在大会发言中为铜官窑“发声”,建议把铜官窑打造成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旅品牌——中国长沙·中医药谷,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建设张仲景祠、中医药博物馆、中医养生医美馆等,推出“坐堂问诊”等体验式文旅项目。
铜官窑以仲景文化为脉,以国风旅游为媒,以中医医药为契,加大力度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今年春节期间,仲景市集在铜官窑国风乐园初次亮相便火爆出圈,中医把脉、跟练八段锦、草本茶饮、香囊自助等中医药主题摊位大受游客欢迎。
3月15日,景区联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举办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市集,资深医师在铜官窑免费义诊,每个摊位前的问诊队伍排起了长队。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感受养生哲学。
景区丽景酒店持续推出药食同源系列养生菜谱,获得食客们认可,并在省政协的牵线搭桥下加入湘菜协会,与省中医药研究院进行药膳联合开发。
长沙市政协委员、湖南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武望入驻委员工作室后,致力于用数字技术焕活长沙窑,通过数字化、IP化来开发新产品。他尝试将中医药文化和大健康产业相结合,开发线香、香包、香囊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动下,铜官窑国风乐园推出“筑巢引凤计划”,旨在吸引各类文化机构、艺术家入驻,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文化艺术生态圈。3月18日,“筑巢引凤计划”迎来重大契机,铜官窑国风乐园与徐悲鸿艺术委员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共同建设徐悲鸿艺术馆、徐悲鸿儿童美育基地,在文化交流与展览、儿童艺术教育启蒙等领域联手共建,打造文化艺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在长沙市政协、“艺心为民”委员工作室以及各职能部门、协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3月7日,2025年长沙市导游行业“游客满意在长沙,志愿服务见行动”技能实训活动在铜官窑国风乐园举行,进一步提升文旅服务水平。
3月26日,望城区铜官街道文旅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签约仪式在委员工作室举行,聚焦铜官文旅核心区,制订了《铜官街道文旅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提出建设铜官文旅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志愿者供给体系等6大体系,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铜官街道社会化志愿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来自美国的游客John Smith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里的服务让我感到非常舒适,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专业让我对中国的印象更加深刻。”景区提供的优质服务,成为铜官窑口碑传播的重要推动力。
铜官窑的融合发展,让周边百姓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陶源居民宿经营者黄丹是土生土长的铜官人,她将自家老宅改造成陶瓷文化主题民宿,民宿回头客众多,不仅增加了收入,也让更多人知道了铜官窑。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