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水墨便江的河畔,开启一段‘寻霞客踪迹,承游圣遗风’的霞客旅行时光……” 自开春以来,永兴县东头野渡的竹筏常常满载着欢声笑语,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这里热闹非凡。东头野渡的负责人李昊翰穿梭在游人间,兴致勃勃地向前来洽谈业务的旅行社介绍这座深藏于便江边的小村落。
永兴县锦里村东头丘,这个曾经破败的空心村,在李昊翰的改造下,摇身一变成为郴州农文旅融合的新网红。“在外拼搏的日子,家乡的山水、村庄的静谧让我惦念。”李昊翰选择用最自然的创意唤醒人们的情绪资源,打造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打卡地,让野趣和雅趣成为东头野渡的文旅名片。
3年时间,李昊翰将锦里村打造成了“徐霞客文化村”。 受访者供图
唤醒老屋资源
1991年,从永兴三中毕业的李昊翰踏上了前去北京的求学路。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的他,一毕业就在北京扎了根,从事企业品牌宣传、文化与艺术活动近20年。
2016年,李昊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前去缅甸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并在4年后带出缅甸最大的旅游产业公司。然而受疫情等原因影响,这些项目难以为继,恰逢“郴商回归”的热烈号召,2021年,李昊翰重返便江,在徐霞客曾驻足的山水间开启了人生新程。
返乡之初,李昊翰将便江转了个遍,最终选定了背靠群山、前临便江的锦里村。“这里进出只能靠渡船,整个村落融于山水间,秀丽却又不失格调。”于是,“文旅拯救老屋行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的理念,成为李昊翰给锦里村写下的第一封“情书”。
随后,李昊翰创立了旅游公司,投巨资先期启动东头野渡综合营地项目。在锦里村东头丘组,以“认领老宅”的形式,与村民签订了租赁合同,通过文旅与艺术唤醒沉睡的老屋资源,发掘老屋的传统文化底蕴。
在景点的整体设计上,李昊翰摒弃大拆大建,“尊重自然、保持原生态、弱化设计感,通过去现代化的方式尽可能地保留乡村情怀”。
乡村文化和生活痕迹是李昊翰着力保留的内容,他在各地收购老旧的青砖和乡村生活的旧器物,尽可能还原最朴实的村落状态,从灯具到各类艺术装置,景区里的装饰基本都是传统工艺手工制品。
这些老屋在保留原貌的情况下进行了优化和扩建,保留历史感、故事感的同时,又增添了民宿、书院等功能性元素。“既保留了锦里村原有的野趣,也依靠艺术与文化的加成,为东头野渡增加了不少雅趣。”李昊翰说,用手工打造的灵动有趣的花园式美好乡村,仿佛是一座没有围栏的乡村博物馆。
弘扬徐霞客文化
2022年11月,东头野渡的渡船码头前树立了“徐霞客出游里程碑”。这正是东头野渡秉承“弘扬霞客精神”的注脚,也是李昊翰写给锦里村的第二封“情书”。
树立徐霞客雕像、开展徐霞客研讨会、标注徐霞客游线,李昊翰将“霞客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建设中,用徐霞客文化扮靓永兴旅游,把东头野渡打造成“徐霞客文化村”。逛弘祖书院、去霞客书吧、住霞客营地……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让400年前的山水游记在当代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
“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时代已经过去,走马观光逛景点、扎店购物吃回佣的模式更不可能让旅游业重回黄金时代。”李昊翰选择将传统文化植入景区的每个角落,通过文化的软支撑,让景区的内核拥有崭新的生命。
“在我们的徐霞客打卡日,会有徐霞客扮演者泛舟与游客互动;在东头野渡国际非遗艺术节暨首届徐霞客音乐盛典上,游客们见证了音乐、文化与非遗的美妙结合。”作为郴州市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李昊翰让徐霞客文化在东头野渡肆意绽放。
在许多游客心里,弘祖书院是景区内最有趣味性的景点之一。“书院内有当地对徐霞客研究颇深的讲师,为游客讲解徐霞客的生平与经历,同时会通过趣味答题与游客进行互动。”李昊翰向政协融媒记者介绍,讲师来自郴州市徐霞客研究会,他们秉承对徐霞客文化的热爱,将徐霞客在永兴便江的故事讲给游客听,让历史文本在当代山水间生根,带动乡村振兴。
东头野渡民宿将永兴文脉融入建筑美学之中,彰显了文化特色。“这边的房间都是‘进士房’,房名来源于永兴历史上曾中进士的名人,另一侧则是曾到访过永兴的名人。”李昊翰介绍,诸如字画、摄影等装饰,也都是以本土文化为根基,让游客在起居之间完成一场微型文化熏陶。
人文与艺术支撑起来的场景,是发展新时代乡村旅游的重要解法。李昊翰认为,当下更应依靠场景让游客产生打卡的欲望,进而产生消费的欲望,通过口碑的传播,赢得长久发展。
期待更多游子回湘
自2022年10月试营业以来,从“空心村”蜕变为农文旅融合标杆景点的东头野渡,已接待全国各地游客30万余人次,带动周边500多名村民就业创收。2023年,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为东头野渡颁发“徐霞客研学游基地”;2024年,东头野渡获批成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如今,东头野渡的二期建设已提上了日程。
东头野渡的顺利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李昊翰说,永兴县政府为东头野渡建设成立了一个项目指挥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永兴县政协也为东头野渡提供了诸多文史资料支持。“无论是徐霞客文化相关的研究,还是永兴本土文化的文史资料,县政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李昊翰表示,正是郴州和永兴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才诞生了东头野渡这样独具特色的农文旅景区,“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也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期待更多在外的游子回湘,以智力还乡、产业反哺的方式激活乡土基因。”李昊翰说,当游子情怀赋能特色产业,就是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邹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