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和智能媒介使用的活跃群体,是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重要对象。教育引导青少年远离网红诱惑、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完善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等话题,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
引导青少年远离网红诱惑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阶段,当前网红乱象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也深深影响了部分青少年。”全国政协委员、岳阳市侨联副主席、岳阳楼区桥西小学教师柳玲玲说,当前一些网红乱象容易造成青少年名利观的扭曲和就业观的偏差,也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举止造成不良影响。
在柳玲玲看来,要有效规范网红行为,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远离网红诱惑,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她认为,部门要监管,出台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设定明确的法律责任。教育要发力,学校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班会课等渠道,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和反思网红现象。社会要引导,网红作为公众人物,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定,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加强媒体的监督作用,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
什么是YYDS?EMO又是怎么回事?……这几年,在与孩子们交流时,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经常会听到这些网络新词。工作中,高金凤也常常会接到家长咨询:孩子沉迷玩游戏、刷短视频怎么办?网络诈骗怎么防范?
高金凤认为,可探索以家校社合作方式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首先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将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课堂、教材,切实提升教师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能力。同时,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开办家长学堂向家长普及网络教育知识。在此基础上建好社会支持体系,制作相关科普视频、漫画等,通过主流媒体及时传播。尤为重要的是压实政府和平台责任,强制落实青少年模式,完善分级过滤机制,出台青少年网络教育指导纲要等。
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热,担任江苏小学《信息科技》教材分册主编的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第一小学督导室主任陈宏斌,正在和教材作者团队一起,讨论如何把最新的AI发展态势充实进教材。陈宏斌认为,未来孩子们既要学习有关人工智能的知识,也要用人工智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陈宏斌建议,制定统一且具有一定差异性的课程标准,改善实验条件并给出差异化建设标准,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各地各校实际,鼓励课程与教学创新,让学生受到更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教育,培养更贴近未来的创新人才。
立足“互联网+”加强思政教育
“当代青少年思维活跃,依赖网络的特征日益凸显。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夯实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基础。”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三中学副校长贺颖春建议,要立足“互联网+”,提升思政课网络教研室效能,加强网络传播手段运用,构建学校“大思政”良好发展格局。
贺颖春建议,在用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要深入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故事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力量,梳理凝练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典型人物、变革成就,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学校跨区域提供远程教育资源,扩大资源共享力度。
综合 | 政协融媒记者 仇婷 肖君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