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安宁疗护创作了一首歌,特别好听。”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副主委、省肿瘤医院院长向华打开手机软件,一段温暖动听的旋律荡漾开来。
安宁疗护,是在患者生命最后阶段提供的专业照护,旨在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症状,帮助他们安详度过最后的时光。自从2024年担任省肿瘤医院院长后,向华目睹了许多晚期肿瘤患者家庭的不易,对安宁疗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建议加强基层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让患者最后的时光更加舒适而有尊严”。
在省肿瘤医院的疼痛与安宁疗护病房,一件件患者的画作和手工作品显得格外温馨。除了传统医疗手段,医护人员还通过芳香疗法、音乐疗法、沙盘游戏等多种辅助治疗方式,帮助患者缓解身心痛苦。向华感慨:“患者在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治疗,更是心灵的慰藉、生活的希望。”
2008年,省肿瘤医院在湖南最早探索安宁疗护服务,免费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疼痛评估、舒适照顾、心理支持、哀伤辅导等服务;2013年建立疼痛安宁病房,目前设立床位22张。由于床位有限,患者往往“一床难求”。
“我们的安宁疗护在国内算做得好的,但在我看来还远远不够。”向华坦言,中国的安宁疗护仍处于起步阶段,上海、北京、浙江、湖南等省市及100余个地市(区)近年来陆续开展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主要依靠公立的三级、二级医院推动,在基层推广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给予鼓励,但缺乏落实细则。”向华介绍,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109.2万个,其中医院3.9万个,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仅4000余家,且大部分在城市,基层安宁疗护专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知识技能都严重不足,难以提供高质量安宁疗护服务。
向华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对安宁疗护不是特别积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要占人、要占地方,但目前政府能给予的补贴,与开展安宁疗护的实际成本相差较大”。为此,他建议完善多元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医保支付机制,以减轻安宁疗护费用负担,同时推进基层安宁疗护病房建设、培养基层安宁疗护专业人员,构建县域医共体安宁疗护体系。
“很多晚期肿瘤的病人遭受着巨大疼痛,能躺在床上安安稳稳地睡一觉都是一种奢望,亲属也希望他们能减少痛苦,但目前止痛药的管理和安宁疗护需求之间还是有差别。”向华建议,优化调整基层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配置,建立兼顾可及性、安全性的用药机制,保障患者“用药可及”。
“安宁疗护,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向华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安宁疗护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安宁疗护在全国范围的普及,让生命在最后一程走得舒适、安详、有尊严。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