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委员关注 | 黄东红: 以更大力度打通养老服务痛点堵点
发布时间:2025-03-07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委员关注-900-504.jpg


“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民生为大,提出了许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特别是提出要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将为老人更好地撑起‘幸福伞’。”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省委会副主委、省民政厅厅长黄东红谈及她所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时这样说。


湖南政协新闻网


多举措推动长护险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之后的第六险。与基本医保不同,长期护理保险主要用于保障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所支付的费用。


从2016年起,我国正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2020年9月,湘潭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底,试点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


失能老人在日常照护、就医住院、财产管理等方面面临诸多难题,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失能老人家庭面临的窘境。在黄东红看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意义重大,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不仅能有效破解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难题,减轻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还能带动养老服务业和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黄东红在调研中发现,虽然长期护理险试点在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但还存在覆盖面不广、供给不到位等痛点、堵点需要打通。


围绕护理服务机构数量不足、专业护理人员短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的问题,黄东红建议,加大对护理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护理行业,推动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护理行业。


在黄东红看来,筹资机制还需不断完善。她建议,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模式,明确个人、单位和政府的责任分担。在经济发达地区,可适当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在农村地区,探索通过慈善捐助等方式补充资金来源。


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养老产业


黄东红认为,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应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爱社会,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养老服务。


通过走访调研,黄东红发现,民营经济发展养老产业现状呈小规模、连锁化、快速式发展,但依然面临发展难题。比如,各类主体建设民办机构有热情,在规划、用地、审批上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养老机构投资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近年来受租金、人工成本、物价上涨等影响,养老机构运营成本不断上涨。


为此,黄东红建议,将民办养老机构作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繁荣壮大“银发经济”;通过行政划拨或工业用地等方式,优先保障项目用地,为引导社会参与留足空间,支持一批宜居、宜游、宜养地区发展。


黄东红还建议,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推进兴办养老机构“一件事一次办”,鼓励投资多点布局、连锁化中小型机构,通过提高入住率提高盈利能力;开展政策服务敲门行动,推动水电气热按居民收费基准价格执行,涉及的相关税费和行政性收费的能免则免、能减则减。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