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代表委员为此建言献策。
为民企纾困解难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认为,推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是坚定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建议按照中央最新一揽子化债政策部署,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源头解决,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注入发展信心,夯实经济回升动能。
“抓住问题症结点,清除历史欠账,加强源头把关,杜绝一边还旧款一边欠新账。”张健建议,要全面依法依规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督促地方政府把“欠账”底细摸清,制定化债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前置审查,确保项目资金来源明确、依法纳入预算。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和债务管理长效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方燕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稿近日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充分彰显了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方燕说,法治社会提供了最好的营商环境,她准备在今年两会上继续提交关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多项建议,促进这部法律早日落地实施,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发展中拥有更加完善的法律支撑,帮助民企破解隐性壁垒,应对困难和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调研发现,一些民企因非恶意情况导致失信,被列入企业异常经营名录。由于信用修复周期长,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信用对于全社会而言都至关重要。目前,社会各界对信用法出台的呼声日益高涨。”彭静希望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探索“信用修复一件事”集成服务。通过立法来统一标准,用技术来优化流程,建立信用修复的“快速通道”,以便让部分非恶意的失信企业能够迅速恢复信用。
政企双向奔赴
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集团董事局主席焦云表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创新为先,更需要政府持续加大政策支持与优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顽疾,让更多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的民营企业能心无旁骛谋发展。他建议,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比照央企和国企的贷款额度、条件,给予贷款支持,让企业家沉下心来踏实地做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范树奎认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仍面临科技创新资源获取受限、高端人才引进缺乏竞争优势等问题。建议将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融入到国家整体创新体系,赋予民营企业主体地位,允许民营企业成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牵头人、关键技术攻关带头人,设立专门面向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科研资助项目,通过专项财政直接补贴、延伸税收优惠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松江区工商联主席郁瑞芬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无事不扰”,让企业家们放开手脚,有时间、有精力更好地去做好经营;与民营企业实现双向奔赴,一起充满信心地做强主业、做强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是让民营经济能同等获得各种要素、同等获得市场机会,建议破除各类隐性壁垒,护航公平竞争,保护合法权益。
综合 政协融媒记者 许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