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是农历正月初八,位于长沙市天心经开区的湖南北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峪科技”)是园区里新春开工最早的企业之一。
北峪科技是湘潭大学毕业的陈骏等校友回湘创业的企业,其核心创业团队与研发骨干均为湘大校友。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精度无人驾驶系统、智能无人车、特种机器人的高新技术企业,北峪科技孵化于湘潭大学,2019年落地江苏徐州,2024年4月30日落子“天心数谷”建设研发中心,未来将在长沙打造集团总部。
“我们以北斗技术为核心,持续深耕高精度无人驾驶系统和智能无人车领域,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见证更多的可能与精彩。”湖南北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骏说。
陈骏(中)、丁燕怀(左二)与湘潭大学校友团队部分成员。受访者供图
“天心数谷”一期首家企业
说起北峪科技的创业团队,湖南北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负责人、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丁燕怀告诉记者:“在校期间,团队中的部分成员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比赛,在技术方面有了较好积累,为创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7年,4名校友成立了湘潭大学无人车团队,主要从事无人车和高精度无人驾驶系统、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落地,2020年在江苏徐州注册实体公司。之所以选择徐州,因为当地具有较完整的产业供应链,以及人工、厂房等生产成本优势。
此后的4年,团队深耕国防装备领域,针对性地开发了四五十款产品,包括训练器材靶标、侦查排爆车、物资运输装备车等,以及一些应急消防产品,并自主研发无人化控制系统。
2023年底,陈骏和团队回到湖南参加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等系列活动。彼时,湖南省北斗产业总产值已达450亿元,拥有4个院士工作站、10个国家级平台,长沙正在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让陈骏和团队看到了回湘发展的更多机会与巨大潜能。
近年来,“湘商回归”成为高频词,湖南鼓励和引导校友回乡创新创业,陈骏受邀回湘考察。“天心经开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别人说是‘保姆式’的服务,在我看来,完全是‘母亲式’的服务——温暖又无私。”陈骏回忆,天心经开区的主要领导亲自对接、高效推进,从办证、选址、开工建设、拓展市场等各个方面都亲力亲为。
“沟通顺畅,服务周到,满满的情怀和极高的效率打动了我们。”陈骏介绍,从对接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了10天时间,北峪科技成为“天心数谷”第一家入驻办公企业。自2024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北峪科技在湖南的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北峪科技落户“天心数谷”后,积极联系和助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及其团队将北斗研究院也落户于此。“当时他们有其他选择,但我强烈推荐刘院士和团队来园区考察,天心经开区的主要领导和团队的服务也打动了他们。”陈骏说。
2024年底,湖南省星为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正式落地“天心数谷”。陈骏告诉记者,他也参与投建研究院,目的是为加强企业科研力量、完善产业配套建设,并计划后期将生产基地从徐州逐步迁往长沙,“今年将有部分产品在长沙落地”。
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水陆两栖车、无人巡检车、防爆机器人、自动灌溉机器人、北峪北斗RTK无人驾驶控制系统……在北峪科技展厅里,陈骏向记者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操作无人车等产品,完成各种精准动作,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扭秧歌的机器人成为‘春晚现眼包’,我们的产品则是换了一个载体——车。通过北斗卫星定位与视觉识别技术相结合,加上我们开发的核心控制系统,让车装上一个智能化的大脑,实现智能驾驶,完成自动避障等各种所需要的指定任务。”陈骏介绍。
据丁燕怀介绍,北峪科技是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公司,“这个队伍非常团结,攻关能力强”。目前,企业大部分是接订单生产,采取个性化定制服务进行研发。“这要求公司具备厚实的技术积累,响应速度也要快。一个订单过来,可能三五天就要给出方案;一个任务下来,可能两三个月就要交付。”丁燕怀说。
与此同时,北峪科技和湘潭大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把优秀在校大学生放到公司进行订单式的联合培养,高校的人才、技术资源将转化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需求的科研力量,同时学校的先进成果也会放到公司进行转化,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丁燕怀说。
不仅如此,北峪科技与省内外的一些高校也开展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与武汉大学、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单位,在多个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
“以智能装备增强国防,以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我们希望建设成为智能装备与信息系统领域领先的高精尖企业。”陈骏坦言,今年将是智能装备制造发展的关键节点,企业将着力在这一领域加大研发力度,计划在园区建成先进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实现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