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毒性和累积性,能够长期潜伏在环境和人体中,对生态系统和代际健康构成威胁。” 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梁婕提交了《强化新污染物治理 筑牢人民健康防线》提案。
新污染物是指由人类活动造成,在城市污水、地表水、饮用水中被频繁检测出,但因其生产使用历史相对较短或发现危害较晚,尚无法律法规和标准予以规定或规定不完善的污染物。梁婕说,新污染物看似“新”,实际上早已存在于生活中。
2022年底发布的《湖南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加快构建以“筛查、评估、控制”和“禁止、减少、治理”为主线的新污染物管理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梁婕介绍,当前仍面临着基础数据不足、快速筛查技术手段滞后、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绿色替代技术难以满足全面治理需求等多重挑战。
为此,梁婕建议,研究制定我省新污染物治理的中长期规划,加快构建系统性监测网络与数据库,筛查重要新污染物种类,明确到2035年和2050年的阶段性治理目标,建立“国家管控清单”和“湖南补充清单”,分阶段推进,精准锁定关键污染物和治理重点。
梁婕还建议,发挥我省在医学、环境和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整合研究队列,解决新污染环境行为、环境风险评估、溯源追踪、健康效应等系列问题,为新污染物治理奠定坚实科学基础。同时,积极推动新污染物绿色替代技术研发,将其推广应用到建筑、服装、食品等领域,减少含新污染物材料的使用频率,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物的排放。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