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万步炎:深海勘探先锋 | 力量·新时代楷模
发布时间:2024-11-29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图片


编者按: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 75周年,湖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湖南党史陈列馆特联合推出“力量·致敬新时代楷模人物”系列融媒体报道,聚焦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公布的各类功勋荣誉表彰里的先进模范,以物述史,通过一件件老物件还原新时代楷模人物的信仰和精神。致敬楷模,致敬英雄。


湖南政协新闻网


【人物名片】万步炎:“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带领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时代楷模】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文史博览·人物》2024年第10期 《万步炎:深海勘探先锋》


2021年3月,搭载“海牛Ⅱ号”的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正从广州港口缓缓驶出。海面上,涛声长澜,桅杆上的五星红旗,呼呼作响。


甲板上,头发有些花白的万步炎,凝望着大海涌起的一排排波浪,目光坚定。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研制的项目负责人,他深知此次海试作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海牛Ⅱ号”静静地“躺”在甲板上,它被人们亲切誉为“深海神兽”,是目前我国水下重量最大的地质勘探科考设备。八边形橙色的钢质构造,高7.6米,“腰围”10米,体重达12吨。“海牛Ⅱ号”看似笨重,可当它稳稳当当坐底,完成姿态调平后,在海底干起活来却如泥鳅般灵活。到达目标工区,在万步炎的指导下,“海牛Ⅱ号”有条不紊地开展海试验收。


刷新海底钻机钻探纪录


2021年4月9日,《人民日报》在网络平台推送了一则科技新闻:《231米!中国创造新世界纪录》,这则新闻十分简短,不到200字,却鼓舞人心——


北京时间4月7日23时左右,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

……


这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这是中国“海牛”备受瞩目的荣耀时刻。关键技术完全自主研发、授权专利198件(其中美国、欧盟等国际发明16件),“海牛Ⅱ号”刷新了世界纪录,打破了我国可燃冰等海洋资源勘探技术装备对国外的长期依赖,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海牛Ⅱ号”海试成功,之所以让中国人欢欣鼓舞,不仅因为它打破了世界纪录,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我国海底矿产资源探采装备技术已基本满足了海洋资源的勘探需求,我国勘探、利用海洋资源将开启全新的里程碑。


第一个“中国孔”


为了这231米的中国深度,万步炎带着团队,从零开始,努力了30多年。


1998年,34岁的万步炎随国家科考船“大洋一号”进行海上科考。登上远洋科考船的他发现,船上几乎所有钻探装备,小到样品管,大到取样器、绞车,全是“洋品牌”。中国海洋采矿技术几乎空白,这深深刺痛了他。一腔爱国情感被点燃,激励了他进行海洋研究的决心。


1999年,万步炎带领团队开始研制第一台海底钻机。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个又一个设计方案拿了出来,一次又一次被推翻重来。没有任何可借鉴参考的技术资料,没有深海锂电池技术,没有深海控制与视频图像传输技术,没有深海液压技术、电机与变电技术、传感器技术,没有……


那段时间里,有着湖南人特有的“霸得蛮,耐得烦,吃得苦”精神的万步炎边学边干,自学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等知识,反复试验、失败、再试验……


从黎明到深夜,从深夜到黎明,万步炎带着团队,经常干到凌晨两三点,整机到部件完全自主创新,自己画图,自己生产,自己加工,自己组装,自己调试。倾注了无数心血的他们,终于造出了中国第一台海底钻机。


海试成功的那一刻,队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哭着,笑着。为了这一刻,为了这海底下钻出的0.7米的第一个“中国孔”,他们奋斗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是万步炎的信念,更是他们团队的精神坐标。


里程碑般的0.7米,是中国海底钻机挺进深海的第一步。


“231米肯定不是终点”


0.7米、2米、5米、20米、60米、90米、231米……一点一点,不断向前掘进,不断深入,不断超越。


钻下第一个“中国孔”,万步炎与团队成员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功,他们既不断超越自己,也不断超越同类技术。


“要做就做最好的。”这是万步炎心中想要的方案。


“只要努力干,我们并不差,不需要迷信外国的技术。”


“科研人,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


在当时,国际公认50米是难以跨越的难关。万步炎偏偏不信邪,他要超越,他要挑战。实践证明,他不仅跨越了,还远远超过了。


2015年6月11日8点10分,当最后一根钻杆钻进海底,在3109米的海底,“海牛Ⅰ号”成功钻进60米!


第二天,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这次海试的成功。“海牛Ⅰ号”首次实现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海底,对海床进行60米钻探,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深水海底取样的能力,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之后第四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万步炎在钻研设备技术的过程中,也渐渐意识到,国家海洋领域的进步,不仅在技术上,更在人才的培养上。


在万步炎的团队里,不管是博士研究生,还是工人师傅,都要能独当一面。博士除了写论文,还能拿起扳手,和工人师傅一起干活,在车间里,在大海上,在实践中去练本事。万步炎把课堂搬到大海上,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


2023年5月,“海牛Ⅲ号”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万步炎团队策马扬鞭再奋蹄,向着更深、更广阔的海底继续挺进。 未来,“海牛”家族系列海底钻机将进一步开拓大洋科学钻探、海上地质勘察、深海稀土勘探等领域。


万步炎说自己是“养牛专业户”,不过,他养的是像牛一样有韧劲,不断向海底深钻的“海牛”。这一路走来,从0到1,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海牛”家族不断壮大,不仅有“海牛Ⅰ号”“海牛Ⅱ号”,还将有“海牛Ⅲ号”,将来一定还会有“海牛Ⅳ号”“海牛Ⅴ号”……


万步炎常常说:“我们做人也一样,就该像‘海牛’的钻头一样,勇往直前,钻透一切困难。”“231米肯定不是终点,这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的起点。”


万步炎和他的团队,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深海“牧牛人”,注定会融入大海的浩瀚,与生命的波澜相依相伴,一路披荆斩棘,踏浪而歌,钻向大洋最深、最远处。


文 | 张雪云(湖南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长篇报告文学《“海牛”号》作者)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