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大文旅·省际边界看湖南⑦丨靖州:苗侗“茯”地,“梅”好靖州
发布时间:2024-11-25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图片

湖南与6省区市毗邻,4100余公里的省际边界线上,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形态多样,人文景观多元,旅游资源丰富。为进一步推介省际边界地区的文旅资源,展现政协人助力助推成效,湖南政协融媒推出“大文旅·省际边界看湖南”全媒体系列报道,展示湖南省际边界地区独特、独有、独到的文旅风貌。


图片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湘西南,与湘黔桂三省区交接。靖州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即为荆州西南要腹之地,明朝时已成为边界商业重镇,有“南蛮飞山”“苗侗祖地”之称,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中国楠竹之乡”。


(请横屏看图)

鸟瞰靖州县城,渠水穿城而过,两岸美如画。

图片


靖州的民族以苗族、侗族为主,因迁居此地的族群和土著居民之间的融合,产生了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全国唯一的苗族侗族自治县。


图片

秋日的地笋苗寨,青黄的稻田和翠绿的山色相映成趣。


靖州是“中国苗族歌鼟之乡”,地笋苗寨是我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衣苗”聚居区,苗族歌鼟被中国音乐界称为“原生态民族活化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可以听苗族天籁之音,品苗家拦门酒、龙头宴,体验玩山会友、茶棚相亲、抢新娘等婚恋习俗。


图片

隐藏在深山中的“丝路女儿国”——岩脚侗寨。


靖州西有地笋苗寨,东有岩脚侗寨。岩脚侗寨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南蛮故地深山中的女儿国”,是集历史文化之美、民俗风情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村寨。


图片

晨雾中的飞山,宛若仙境。


楚南第一峰——飞山,因古有“忽一峰飞至”而得名。飞山四周陡绝,顶复平旷,如钟似鼎。近年来,靖州依托飞山景区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别具特色的苗侗风情,打造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夜间文化活动,“飞山神韵”旅游热度不断攀升。


图片

秋日的排牙山森林公园色彩浓郁。


排牙山森林公园有97座山峰,最高峰海拔987米。公园内有上万亩原始次生林和7万亩人工林,以其独特的植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独有的“森林小气候”,享有“大自然空调”美誉。


(请横屏看图)

雾霭中的文峰塔晨景宛若一幅水墨画。

图片


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3年)的文峰塔,扩建成文峰塔景区后,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题,贯穿尊师重教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条主线,由儒学园区、忠义园区、竹香园区、孝行园区、民俗园区等13个小园区组成。


图片

靖州杨梅有“江南第一梅”的美誉。


赏十万梅山风光,游百里苗侗画廊。“中国杨梅之乡”靖州已有2000多年的杨梅栽培历史,靖州杨梅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全县杨梅栽培面积10.3万亩,每年通过举办杨梅节,吸引大量游客来靖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新动力。


图片

茯苓产业正成为靖州的农旅新亮点。


十方九苓七出靖州。靖州栽培茯苓历史悠久,素有“中国茯苓之乡”之称,是中国茯苓纯菌丝种、神舟十号太空茯苓育种发源地。近年来,靖州以茯苓和黄精、天麻、玉竹等道地药材、优质农产品为原料,着重推进药膳进景区工作,成为靖州旅游新亮点。


图片

飞山夜间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近年来,靖州县政协积极履职,组织委员深入省际边界各地,聚焦苗侗文化,探索文旅融合突破点,成立飞山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飞山》等系列刊物,深入开展非遗调研,助推文旅产品和体验的特色呈现。


巍巍飞山,悠悠渠水,苗侗“茯”地,“梅”好靖州等你来!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蔡烨 通讯员 马君 李聪 陈俊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