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投身共和,黄兴“无役不从、身先士卒”
发布时间:2024-10-25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湖南政协新闻网


1912年秋,黄兴写下“笃实”“无我”两幅横批,分别赠予即将赴美留学的长子黄一欧和长女黄振华。那一年,黄兴38岁,满清王朝刚被推翻,民国初建。


黄兴原名为轸,面对晚清政府受列强侵略而不反抗,国民饱受欺凌之局面时,他愤然改名。“兴”即复兴中华民族,字“克强”意为克服强权。这既是黄兴之理想,亦为其终身奋斗之事业。


从在长沙创建华兴会,到与孙中山一起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再到后来组织发动多场起义,“笃实”“无我”是贯穿黄兴一生的座右铭,也是他家风传承的真实写照。


湖南政协新闻网

1911年,黄兴任广州起义总指挥。 资料图


笃实革命


宋代名贤杨时有言:“惟笃实可以当大事。”黄兴笃定的使命,即便革命道路上经历百劫千难,始终敢干硬干、向死而生。


在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时,黄兴投笔从戎,创立中国国内第一个以“复兴中华”为目标的革命团体,与孙中山共建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此后的5年时间里,孙中山受到清政府通缉被迫流亡海外,黄兴则亲临指挥,辛亥“十次革命”,他无役不从,在枪林弹雨中身先士卒。


1908年,广西钦廉上思起义,黄兴率200余人相继与2万余清军鏖战40余天,七战七捷,“所向无前,敌人闻而生畏,克强之威名因以大着”。


“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这是黄兴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的遗书。1911年4月,他与孙中山等经多次谋划、多方准备,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他担任统筹部长,筹划和领导起义具体事宜。在起义中,他亲率敢死队直扑两广总督署,勇猛冲杀,虽被敌弹击断右手食、中两指,成“八指将军”,但仍顽强战斗。此役极其悲壮,72名烈士血染黄花岗,黄兴痛心战友牺牲之余,还受到一些同盟会同志的责备,承受着极大压力。然而,作为革命领导者,必须负起千钧重担。他殚精竭虑,谋划再次起义,坚持实现革命理想。


武昌起义爆发后,黄兴又迅速赶赴武汉,先后担任湖北民军总司令、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领导了武汉保卫战达一月之久,不仅捍卫了首义之地武昌,更重要的是为各省响应起义、宣布独立赢得时间,最终迎来了清王朝的覆亡和中华民国的诞生。


一生无我


黄兴理解的“无我”简单而通透,那就是心中没有装着自己,既不在乎财产,也不在乎官职。


为了革命,黄兴曾两次变卖家产。1904年,华兴会欲于长沙起义,但经费不足,在与继母易氏、妻子廖淡如商议后,黄兴将祖宅及2000多亩田产卖掉,一部分用于筹办华兴会,一部分打算补贴家用的钱也为支援中国同盟会成立悉数捐出,最后剩余一小部分才用于购买几间陋室安置家人。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黄兴再次写信给家人,告知尽快搬离长沙的住宅,因为“现住之宅院,今已捐入国民党”,用作国民党湖南支部筹备选举。此时,妻子廖淡如正怀有身孕。为了安慰妻子,黄兴给租住在湘江边的房子取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绮霞阁。


黄兴也不在乎官职,甘当配角。1907年春夏间,同盟会内部欲罢免孙中山,改选黄兴为总理。正在广西的黄兴不仅拒绝出任同盟会总理,还竭力维护孙中山的威信,遂使这次“倒孙”风潮逐渐平息下去。历史上,“孙黄”一直并举,“孙氏理想,黄氏实行”的绝佳搭配,是辛亥革命能够成功的基础。


二次革命失败后,有很多人劝说黄兴另组新党,同孙中山分庭抗礼,黄兴回答:“领袖,惟有孙中山,其他不知也!”护国战争后,湘人曾邀黄兴回湘主政,他回绝道:“何必定欲做大官,负大任,然后自愉哉?”


黄兴生平最喜欢跟身边熟悉的人讲“慢慢细细”。这是一句长沙土话,意思是要慢慢来,不要着急。这句“慢慢细细”在黄兴这里有一种包容、不计较之意,如其所言:“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章太炎的评价“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概括了黄兴的丰功伟绩。下野后,黄兴回乡办学、办实体,主张修路,并将“无我、笃实”传给后人。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仇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