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顾长卫执导,郑执编剧,葛优、王俊凯领衔主演的家庭电影《刺猬》,于8月23日在全国首映,我当晚先睹为快。尽管放映厅的大灯已亮起,屏幕上浩瀚的大海中,大姑父王战团(葛优饰演)与侄子周正(王俊凯饰演)正游向远方,我依然不忍离去,对周正有了更多期冀,对王战团则多了些牵挂。
该片改编自郑执自己创作的短篇小说《仙症》,讲述大姑父王战团与侄子周正这对忘年交的故事。电影将患“魔怔”的王战团和口吃的周正置于高光之下,不仅在叙事题材上拓宽了公众视野,还通过电影的形式让这些在生活中被当作“弃子”和备受歧视的“小众”,得到观众更多的了解和认同。
电影一开始,就将周正和王战团的与众不同显明了出来。周正站在高高的烟囱上,“嘟嘟嘟”连续吹响哨声,这位因口吃受到亲人嫌弃和同学嘲讽的中学生,此刻正自由畅快地述说着。只是,这种表达依旧需要借助于哨子。此时,善良且充满了爱心的王战团,却挥舞旗子拦截车辆,缓缓地保护着一只刺猬穿越公路,进入草丛。
不知道社会中究竟有多少性格偏执的“精神病患者”?但我知道,他们常常不为公众所理解和认同,甚至遭到包括亲人的嫌弃和疏离。王战团为证明《海底两万里》所写的鱼儿在飞,他爬上屋顶纵身跳下以证明人也可以飞;他冲上轮船顶层,对着岸上呐喊自己写的情诗,似乎要把心中的那份挚爱传得更远;追着老贺棋盘上那滚走的“兵”,跑过马路,穿过隧道,跨越荒野,涉过池塘,走进浮萍。他追老贺更是在追自己,追一个曾经存在却依然活着的梦想——穿越太平洋。
至于口吃者,似乎更多。尽管形成结巴的原因有种种,可周正的口吃更多源于后天,长期的压抑,导致缺乏自信的表达。那声嘶力竭又无能为力的母亲,暴戾狂躁且一言堂的父亲,同学们的耻笑,包括班主任戏谑朗读他的情诗,周正除了无言以对,只能拼命逃离,以表达自己的愤懑,保护自己微小的自尊和自信。
电影《刺猬》营造了孤独、阴沉的氛围,真实再现生存的艰辛和磨难。“不再被万事万物卡住!”可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被“卡”住的时候,能解救自己脱离捆锁的,唯有那坚忍的人性。尽管王战团和周正都想飞,想要逃离,却依然隐忍不发,乃至默默地配合着家人所谓的医治。
《刺猬》深层次地触及孤独与社群关系的微妙解读。王战团和周正如同两只藏着最真挚柔软的孤独刺猬,彼此穿透刺壳,以温暖对方,拥抱彼此。两个不被世俗认可的灵魂,正是在彼此的理解与支持中找到了共鸣。一个说:“你不是死子!”一个说:“你没有病。”于是,他们可以隔着墙在树杈上举杯相邀,在精神病院里嬉笑着对弈,登上那高烟囱为出嫁的女儿或是姐姐送别。正是这样相互的悦纳和鼓励,他们才有了正常人的喜怒哀乐。
他们的人生命运最终并没有被卡住,反倒越压越生长,越挫越奋发。王战团不仅自觉把进精神病院当成了一次远航,而且选择逃离去追逐那遥远的海洋。周正有了顺畅的语言能力,如期考上大学,然后去巡游世界,实现着大姑父未能实现的理想。
《刺猬》深刻探索现代人心灵的困境,真实地缓慢地记述人生的困厄与不堪。王海洋在父亲进入精神病院后,遭遇车祸而亡;王战团急切地想再睹儿子的容颜而不可得,不得不抓往烟囱的那团白烟,装在自己怀中;王战团的妻子在清扫落叶中选择了忏悔之路;直到考上大学七年之后才回家探望父母的周正,就孩子起名征求父亲的意见,此时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一片海,可以在那儿撒欢、畅游。
电影给了观众以警思和反省。让人们在笑声与泪水中,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鼓励每个人勇敢地走出孤独、拥抱真实人际冷暖的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更好的倾听者和理解者,包容彼此的差异,真诚接纳人性的偏执。
文 | 刘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