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听一曲琴
发布时间:2024-06-21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记得小时候读过一首刘禹锡的《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那时虽然不懂词的深意,却也能体悟其中的美感。于是想着,如果以后能接触古琴,那一定是三生有幸。


可是未曾想到,自己真的有这般运气,有机会学习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高雅艺术的典范,在数千年流传不变的琴声中寻找“宫、商、角、徵、羽”的巧妙变化,在历代琴谱和故事里寻觅历史、艺术以及青春的气息。


亲手拨动琴弦,亲眼读过琴谱,亲身体味琴事,于是我有所悟,为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如同江河般始终不息。我眼前浮现出那些古圣先贤的青春身影,那些曲谱的来龙去脉。琴家将青春融入曲谱里,记录着自己对古琴的热爱。仿佛看见他们将所有心事都付诸于瑶琴,知音难觅,知己难寻,他们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我们应该庆幸,经过无法想象的颠沛流离,在千百年后,还能听见他们留下的月影融融、竹林摇曳;还能听见大江驰骋、奔流不息;还能听见英雄浴血、佳人相泣。


如同刘禹锡的诗词,这些古琴曲不知道抚慰了多少伤心的人。在聆听琴声时,会突然觉得那些苦难原来早就有人经历过,会想到天下的不幸者,又岂止“我”一个。当一个人从自身痛苦中抽离出来,能够体会到他人的痛苦时,也就得到了某种解脱,而这正是音乐的力量。


身处零陵,于是,我又忆起那年那天的《潇湘神》:“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雾至今愁。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秋。”想着我与千年之前的古人,同看一轮明月、同望一条大江、同听一首琴曲,便觉得世间万种美好,加起来也不过如此。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江水潺潺,琴韵悠扬。这样的情致绵长而不可尽,曲终辞止而意无穷。


古往今来,听琴似乎最好是在月色之中。月色如水,琴音最能动人心,方能使景中有曲,曲中有情。这样的琴声如拂过山间的清风,如透过松枝的月影,如摇摇欲坠的巨石,如奔腾千里的大江,千变万化,扣人心弦。陶醉在琴声中,仿佛看见了清新的渭城朝雨,蒙蒙的青青客舍,远处的孤烟落日,举杯的阳关故人。琴声起处,便是来路与归处。


触摸琴弦后,才开始体悟真正的“潇湘”,也听懂了当年的那首《潇湘神》,那些先贤的青春,是蓝天大地,木叶青草;是落花流水,游云飞絮。他们用青春弹一曲琴,我用青春听一曲琴。


文 | 向薛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