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让生态“高颜值”变经济“高价值”——云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启示录
发布时间:2024-05-24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调研走访--650-400.jpg


如何保护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怎样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


带着这些思考,近日,省政协调研组赴云南就“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培育绿色新动能”“湿地体系建设”等课题开展对比调研,向云南取经问道。


多措并举

守护“湿”与远方


作为以山地高原为主的内陆省份,云南湿地面积约59.3万公顷,仅占全国湿地总量的1.06%,但分布于六大水系、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的湿地,保育了占全国53.89%的湿地植物和43.51%的湿地脊椎动物。高原湿地成为展示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名片的重要窗口。


绿意盎然的湿地,碧波荡漾的湖面,低空翱翔的飞鸟……走进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调研组成员们纷纷感慨:“仿佛走进一个‘绿野仙界’。”


据介绍,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是滇池湖滨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昆明市首个集湿地保护、湿地恢复、湿地监测、湿地宣教、湿地利用为一体的高原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之初,当地秉承保留原生态、促进滇池湖滨岸线生物多样性原则,对岸线进行生态处理,并扎实推进植被恢复工程,形成了乔、灌、草、挺水、沉水、浮水植物结合的相对完整的区系植被群落,最大限度保留和保护了自然滩涂、芦苇荡、海菜花、天然湖湾、鱼虾产卵保护区、鸟类迁徙地等各类自然生态景观。


在昆明市官渡区宝丰湿地、度假区捞鱼河湿地、丽江拉市海自然保护区等地,调研组直观感受到湿地生态修复的切实成效,这些都是云南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缩影。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高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将高原湿地保护纳入“生态立省”发展战略、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及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保护修复。颁布施行《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强化湿地保护修复法律保障。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地方标准和认定办法,抢救性认定和保护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高原湿地。


以科学推进生态修复为导向,云南建立了由16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合力推进相关工作。紧盯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候鸟迁飞通道区域、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狭域野生植物分布区域湿地,保护修复退化湿地40余万亩。聚焦九大高原湖泊,省直七部门联合出台《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三区”湿地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湿地修复植物名录及物种负面清单,推动湖泊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全域联治”转变。


目前,云南共有国际重要湿地5处,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国家重要湿地3处、省级重要湿地29处,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7处、湿地公园19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同时,云南有序发掘湿地资源价值,将湿地作为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阵地,在不改变湿地基本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开展湿地生态产品价值体系研究,探索发展湿地种植、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利用示范,促进湿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发挥。


点绿成金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在调研过程中,一组云南旅游业的数字让调研组成员们印象深刻——2023年,云南省共接待游客10.4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4万亿元。可见云南包括湿地在内的生态产品的价值得到了较好实现,为旅游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座谈会上,省政协调研组与云南省政协、相关省直部门共话生态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大家一致认为,在“两山论”的指引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就是要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文山州西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就是一个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曾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近年来,西畴县按照“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开发”模式,由西畴县政府主导,通过修复森林植被、实施土地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通过全民行动护生态、求脱贫、促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深度石漠化地区发展致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如今,西畴县已蝶变成为康养旅游地,累计改良土地42.64万亩,新增耕地1.64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230.82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石漠化的蔓延。发展生态产业58.38万亩,实现农业产业增加值11.5亿元、林草总产值6.3亿元,经济林木成了农民将自然财富转变为经济财富的“绿色银行”。建成了三光、香坪山、汤谷、金钟山等4个A级旅游景区,为县域生态旅游、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多年来,云南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推动“两山”转化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到2024年,通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有效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经验做法,并在全省逐步推广运用。


2023年2月,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方案》,并成立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给绿水青山“定价”,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评价依据,为建立健全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云南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诸多有益探索让调研组感慨:“不虚此行、收获良多。”


云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试点市县加快摸清家底,形成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完善生态产品产权机制,会同有关金融机构建立重大生态产品项目储备库,扩大生态产品信贷政策覆盖范围,支撑提升生态产品开发和供给能力。同时,引导各环节上的实力企业深度融入试点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引领力、渠道传播力,助推云南生态产品提质进升、广泛流通。探索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确保所有参与者的投入和贡献得到回报,凝聚更广泛的力量和更高的积极性。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