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到龙山指导卷丹基地春耕生产;4月在浏阳指导油茶林下玉竹、白芷、射干等中药材种植;5月在溆浦开展瑶茶矮化栽培与林下中药材种植指导……今年一开春,省政协常委、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深根就奔忙在田间地头。
作为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土肥与栽培岗位专家,近年来,肖深根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科技小院、暑期博士团、省“三区”人才、省科技特派员等多种方式,对地方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帮扶,将农业科技论文写在了田野上。
肖深根(右)在溆浦县指导林下中药材淫羊藿种植。 受访者供图
“多往田间地头跑一跑”
“三农”工作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要解决农民的难题,就要多往田间地头跑一跑,多到农户家里坐一坐。”肖深根说。
今年,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在农业界、民革界、民进界委员工作室分别成立了委员专家服务小组,40多名专家委员发挥专业优势,从信息、技术、培训、管理等方面服务“三农”。肖深根便是其中一员。
“一年之计在于春,培育赶在雨季前。”这是湘西卷丹种植大户张光昭总结的经验。卷丹种植区域常常受到连续阴雨天气的影响,导致田地积水严重,进而影响卷丹的生长发育。
帮扶团队通过考察发现,卷丹种植的田垄周边排水沟不规范,传统的单渠沟维护耗时费力。针对这一问题,肖深根提出了一项新技术——“双沟型”主沟渠改建方案,可以提高排水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除了排水沟的规范化建设,帮扶团队还提出卷丹高效的复合栽培措施——地膜覆盖联用生物菌剂,这一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除草,减少劳动成本,还能防治病害,减少卷丹连作对产量的影响。
赴湘西开展春耕志愿服务;到浏阳淳口镇、普迹镇进行技术指导,推广中药材林下栽培新技术与新品种;在郴州指导白芷、黄精、枳壳等中药材生产……这些年来,肖深根到过省内许多乡镇,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老百姓具备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技术落后导致生产效益低;农业科研人员拥有先进的理论,但缺乏实践,往往有力无处使。
“农业科研必须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出自于大田的结果才是对农民、对社会有用的结果。”肖深根深有体会地说。
“始终把农民当亲人”
为了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肖深根联合湖南翱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怀化溆浦成立了瑶茶科技小院,创新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5月11日,肖深根带领团队成员冒雨奔赴海拔1000多米高的满天星中药材种植基地,实地指导基地林下天麻、黄精、淫羊霍、七枝一叶花、天南星、木姜叶柯、山银花等中药材种植。下午,大家又马不停蹄赶往室内天麻工厂化留种繁殖中心,与相关企业代表、县科协等部门负责人开展座谈。
“肖教授每年来溆浦的次数,比回老家的次数还多。”专业团队给当地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湖南翱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紧紧依靠湖南农大科技智库,让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创新公司产业升级新模式。
在肖深根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也收获满满,邱小燕、王雅晓分别围绕“溆浦瑶茶(木姜叶柯)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木姜叶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及优异种质发掘”开展研究。
近年来,肖深根的团队以科技小院、暑期博士团、省“三区”人才、省科技特派员等多种方式,聚焦溆浦木姜叶柯、山银花等特色资源,依托湖南省溆浦瑶茶工程技术中心,率先提出了将木姜叶柯从传统茶饮品向新型天然甜味剂升级开发的产业创新发展思路,首次提出了打造“溆浦山银花”品牌概念,通过5年多的科技帮扶,擦亮了“溆浦山银花”特色产业名片。
今年,溆浦瑶茶科技小院响应国家耕地保护政策,指导驻点公司带领当地农户大力发展雪峰天麻、淫羊霍、黄精等高附加值林下中药材种植。
“我们始终把农民当亲人,将一以贯之深入农村,服务中药材产业发展。”这是肖深根的农业科技情怀。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蔡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