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为群众服务“加时”—— 衡阳市珠晖区社区食堂火爆背后的“基层减负实践”
发布时间:2024-05-13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5月9日,家住衡阳市珠晖区新风里社区的72岁老人伍俊生来到珠晖区冶金街道互助里一号“社区食堂”,要了一份包含清蒸草鱼、麻辣豆腐、水煮冬瓜片的两荤一素套餐,找了一个靠近窗口的位置坐下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湖南政协新闻网

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菜肴、地道的口味、实惠的价格,受到了社区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这个菜色香味俱全,单价也比较合理,营养搭配也很好,真是太感谢街道搞的这个社区食堂了,不仅暖了我们的胃,更暖了我们的心。”伍俊生说。


以前,伍俊生常常为做饭犯难。“年龄大了,本来就吃不了多少,还得餐餐开火,真挺麻烦的,现在有了食堂,以后我就长期到这里吃了。”


湖南政协新闻网

监督协调员监督经营者食材是否绿色健康。


当天中午11点半,冶金街道“社区食堂”正式营业。刚开餐,前来就餐的居民就排起了队。一旁显眼的标识牌温馨提示着前来就餐的老人们,“凡65岁以上的冶金辖区居民按照6元两素、9元一荤一素、12元两荤一素套餐在食堂就餐,凡65岁以下居民自主在食堂用餐。”凭借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菜肴、地道的口味、实惠的价格,食堂一开张便受到社区老人们的热烈欢迎,吃出了暖暖的“幸福味儿”。


小食堂,大民生。冶金街道现有常住人口1.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35%,是老龄化、空巢化程度较高的老城区。“对于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来说,不用自己买菜做饭,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是刚需。”为此,冶金街道立足实际,在深入调研、积极走访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建设社区食堂的思路。


湖南政协新闻网

前来就餐的居民排队拿餐。


冶金街道社区食堂的创办不仅解决了居家老人的用餐难题,也从侧面印证了珠晖区推进基层减负政策的成效,更是成为居民自治的生动注脚。


“我们基层干部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出身来,从‘忙事务’转向‘抓服务’,就是在与居民群众走访交流中,有很多高龄老人反映买菜做饭行动不便,做多了怕浪费,做少了太单调,吃饭成为一个难题,所以我们将这些问题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萌生了开办‘社区食堂’的想法。”冶金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继军表示。为确保社区食堂顺利筹建,街道、社区把便民利民作为建设社区食堂的根本,通过“里巷工作法”、敲门行动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对食堂运行的意见建议,并实现自治管理。


更让人暖心的是,在这家“社区食堂”,还活跃着21名带红袖章的老人,他们都是从居民代表中产生的监督协调员,日常负责监督经营者食材是否绿色健康,随时接受相关部门和群众检验,同时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听取就餐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向经营者提出要求和整改措施,协调就餐群众的内部纠纷,让这里成为居民的“暖心食堂”。


自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珠晖区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始终坚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同向聚合,制定《珠晖区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村级组织不应承担或者没有能力承担的57项减负事项在75个村(社区)全部落地见效,全区“一盘棋”聚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一方面,目录化减“事项”。完善“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牌子、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等3个指导目录。另一方面,数字化控“报表”。加强对村(社区)工作事务的统筹安排,实现民情信息户户清。此外,标准化减“牌子”。进一步对滥挂牌、乱挂牌问题集中整改,及时清理不规范挂牌900块,做到减牌子不减服务,充分发挥村(社区)居民自治功能,让基层干部从繁杂事务中摆脱出来,有更足时间、更多精力“面对面”听民意,“心连心”解困难。


“减负以来,感触最大的就是把不必要的督检考评和社会事务挡在社区之外,真正释放了基层活力,从‘厚重’的文件、‘繁多’的会议中抽出身来,有更多的时间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了,群众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珠晖区委基层办主任龙海感慨地说。


文|政协融媒记者 李煜 通讯员 唐兰荣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