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3年,湖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下简称“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前三季度,湖南脱贫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8%,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背后,是三湘儿女振奋人心的“乡村纪事”,也是三湘儿女书写新时代精彩“乡村答卷”的动人故事。一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强化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有效衔接工作;省委书记、省长多次深入脱贫地区调研,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把脉督导;省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示范创建县,定期研究解决联点县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台《关于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的若干措施》,健全五级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的推进机制,有效确保工作不断档、不脱节。
岁月流转、四季更替。湖南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坚决扛牢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使命,持续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常德市夕阳“渔”光图景。 宋才华摄
保持战略定力“举旗帜”
扛牢有效衔接工作政治责任
一条条公路蜿蜒向前,一座座小院错落有致,一个个富民产业蓬勃发展……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州十八洞村,可以见证中国乡村“一越跨千年”。
2023年11月,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召开,向国际社会讲述十八洞村脱贫扶贫的故事,加深了国际社会对十八洞村和中国农村巨变的认知,这是湖南省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减贫事业、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精准扶贫”重要理念首次提出10周年之际,“鱼米之乡”湖南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压紧压实各级巩固脱贫成果责任,推动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2023年,湖南通过加大有效衔接补助资金、扎实做好金融支持、加强资金项目监管等方式,强化投入保障,用“真金白银”保障巩固衔接资金需求。其中,中央投入湖南有效衔接补助资金74.38亿元,省本级投入51.4亿元。新增涉农贷款2513亿元、贷款余额2.13万亿元。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44.62亿元,贷款余额81.65亿元,逾期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
2023年6月,全省新一轮8841支工作队、2.4万余名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队员同步轮换。在乡村振兴路上,一批批广大干部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物产丰富的田间地头大展拳脚,让美丽乡村在青春奉献中焕发新光彩。此外,全省加大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力度,目前已累计培训乡村振兴干部65万人次,为乡村增添美丽底色。
同时,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有效衔接情况专题询问,省纪委监委从严开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00余人,正风肃纪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凝聚起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磅礴力量。
突出“解”字诀,解析“破题对策”,才能把脉问诊挖“病灶”;解剖“问题清单”,才能靶向治疗开“良方”;解决“疑难杂症”,才能标本兼治除“病痛”。奔着问题去、照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不折不扣整改有效衔接问题,以真抓实干取信于民,进一步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质量和成色。
乡村振兴造就了一个地方的潜力和底蕴,湖南正在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长沙市望城区举行“授‘渔’新农人”赋能活动。彭福宗摄
紧盯监测帮扶“夯基石”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沃野万顷展画卷,筑梦乡村绘新景。从大山深处到大河之畔,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三湘大地处处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广袤乡野里处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念念回响。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返贫致贫底线。湖南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及时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脱贫群众过上更好日子。
紧盯监测帮扶,不让一个老乡掉队。我省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在全国率先创建省级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健全“三员、三网、一户一画像”精准监测工作机制,对返贫对象实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开展2轮防返贫集中排查,及时将返贫致贫风险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已消除风险9.04万户23.05万人,户均帮扶措施由2022年底的3.8条提高到4.3条。
全力确保义务教育“有学上”、群众患病“有医靠”、农户百姓“有安居”、安全饮水“有保证”是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的方向目标。
2023年,我省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贴资金9.08亿元,劝返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2327人,实现应助尽助、应学尽学;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脱贫地区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全面摸排整改易地搬迁安置房隐患2126个,农村低收入群体等6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持续动态清零;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27%。
同时,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农村低保标准增加到5849元/年,保障农村特困人员35.35万人,新增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11.91万人,纳入兜底保障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1.5万人。
长沙县高桥镇春茶飘香之际,农户采茶忙碌情形。彭福宗摄
抓好产业就业“双引擎”
切实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促进持续增收,改变乡村旧貌,仅靠“输血”远远不够。我省千方百计提升“造血”功能,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扭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稳住就业帮扶“好成果”、扶好易地搬迁“后半程”、增强重点区域“发展力”……一系列造血式帮扶举措,为激活内生发展动力聚能量。
为扭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达60.3%,在全国率先实施帮扶产业项目“四个一批”全面核查,加强分类指导,逐一制定可行方案。其中,脱贫地区“两品一标”农产品达1505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达到377家、1900家,共带动232.5万有能力和意愿的脱贫户增收。
“今年光是门票收入就为村集体增收了40万元。”衡阳市祁东县龙兴村的观光旅游已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30余万元,解决了百姓劳动就业80多人,旅游业附加值为当地农民增收达1000多万元。
“小产业”成就致富“大文章”,龙兴村探索以荷花为主题,创立“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打造500亩“荷花+养鱼”观光基地,特色产业的“造血”鼓起了村民“钱袋子”。
龙兴村的发展模式是湖南坚持产业、就业两手抓,稳住就业帮扶“好成果”,扶好易地搬迁“后半程”的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
一年来,我省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扎实推进整合资源对接输出一批、支持帮扶载体吸纳一批、创业带动就业增收一批、兜底保障安置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的“五个一批”。
“五个一批”的效果折射到成效上,便是一串串令人振奋的数字:共建立劳务协作对接机制1431个,设立就业帮扶车间和基地8160个,因地制宜开发公益性岗位16.46万个,脱贫人口务工达到253.22万人、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的108.9%。推进省际、省内发达地区和脱贫地区开展劳务协作,“点对点”输送返岗复工5.16万人,扶持脱贫劳动力创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就业11.67万人。
为切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我省在2460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建成产业园区和基地1098个,设立基层党组织1874个、“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2166个,30.71万“两有”搬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
2023年2月27日至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怀化市、湘西州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为各地更高质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供指引。
为增强重点区域“发展力”,我省聚焦推动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特色发展,强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持,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2023年前三季度,该15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9.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
新宁崀山美丽乡村一景。何志鸿摄
推动城市乡村“双奔赴”
探索湖湘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走进雨溆工业园,映入眼帘的是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标准化厂房,园区各处一派繁忙景象。
雨溆工业园是长沙市雨花区与怀化市溆浦县结对共建的工业园,围绕精准帮扶,以产业为突破口,以园区为主阵地,紧扣“当标兵、做示范、走前列”目标,两地同向发力,走出了一条省内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子——这是一场城市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立足雨花和溆浦产业实际,挖掘本地产业资源、打造上下游协同配套产业链。”雨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雨溆两地组建联合招商引资组精准招商。溆浦外出招商,雨花区团队全程参与;雨花区的招商推介,必有雨溆工业园的专场。
在雨溆两地共同推动下,工业园创新建立“五挂钩五转移”机制,探索出“一园一品一机制”产业帮扶模式。目前,工业园已入园企业20家,投资32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3亿元,同比增长100%。
雨溆工业园是我省为提质脱贫地区经济发展,依托省内对口帮扶和民营企业结对帮扶,支持重点帮扶县建设的16个“飞地园区”之一。园区建设如火如荼,项目招商快马加鞭,这样的场景在16个“飞地园区”同步上演。
此外,提高“产业+就业”联农益农效应,我省安排省级衔接补助资金6.45亿元,支持创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27个,涉及369个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发展6.85万人,吸纳脱贫人口就业1.8万人。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帮扶产业灾后救助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升帮扶产业抗风险能力,加强灾害研判预警,及时开展灾后评估,跟进财政、金融、技术、销售等救助服务,对涉及脱贫人口强化发展类帮扶措施。
湖南踏准鼓点,积极探索具有湖湘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三湘大地乡村“蝶变”焕新颜。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下一步,湖南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做到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驰而不息优化干部作风,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彰显更大作为。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三湘大地上骄人展现。
文 | 黄璐 肖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