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芙蓉国评论丨推动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聚集 ——“吹过田野的风”从何而来(下)
发布时间:2023-12-28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12月19日,《吹过田野的风——文化振兴中的湖南教育故事》推出第七期,至此,系列报道圆满落幕。受众得以一窥乡村振兴热潮中的教育故事,但它的“回响”还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

不是看见希望才坚持,而是咬紧牙关坚持才能有希望。益阳籍画家许国良刚开始教课时,孩子们一点绘画常识都不懂,有的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不来就不来。“何苦在安享晚年的年纪活得这么累?”“民乐坊真的不收高昂的艺术培训费?”从醴陵市花鼓戏剧团退休的李舒尤亦是“感同身受”,乐坊成立之初,家人和村民的质疑接二连三。教育扶贫工作体量大、耗时长,一路披荆斩棘有多艰辛,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知道答案。

那些得到乡贤们支撑、帮助的乡村无疑是幸运的,它们因此得到了更多关注。透过这组系列报道,可以看到记者笔触下的乡贤多是因为热爱回到家乡,他们的付出没有附加条件、不求回报。但让更多孩子沐浴教育惠民的“春风”,仅靠乡贤的无偿奉献,还不是长久之计。为此,需要相关部门由此及彼,把关切目光更多放在广大乡村教师身上。

我省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市县按照不低于当地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绩效工资核定向乡村小规模学校、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等倾斜,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倾斜”……这些举措切中了乡村教育的难点、痛点。只有把它们一一落实到位,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引领和支撑新时代湖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换句话说,什么时候乡村教师的待遇真正向城市看齐了,乡村教育才算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湖南全面构建农村公路网络,乡村孩童上学逐渐不再因大山“望而却步”。101所“芙蓉学校”在各市州依次“绽放”,乡村教育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但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依然客观存在,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农村空心化问题也不容小觑。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教育环境进一步好转。农村人居环境舒适了,农民就更愿意回乡,孩子们也就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吹过田野的这一阵“风”,滋养了乡村少年的心灵。我们要乘势发力,让“风”绵延下去,推动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聚集,支持更多贤达之士投身火热的乡村教育,让希望的田野拥有更多希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