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钩沉
对这方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邵阳新宁
发布时间:2023-12-02 编辑:湘声报
分享



陈扬桂


出生于浙江金华的著名诗人艾青,与湖南邵阳有一段难解之缘。这段缘主要集中在邵阳市辖的新宁县,集中在“山水赛桂林”的崀山;这段缘,与他的人生初爱相伴相生。

1936年,艾青赴江苏常州从教,与学生韦嫈产生感情。因父母干预,二人虽然中断过联系,但又重逢于广西桂林,重燃爱情之火。1939年9月,艾青携韦嫈奔往新宁,进入衡山乡村师范(武冈师范前身),担任高年级国文教学。

据“衡师”学生回忆,艾青思想前卫,强调学生作文要有感而发,只要不是抄袭,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他授课的教材,都是自己编选的名家名篇,一边教授革命文学,一边撒播革命种子。他常对学生说:“我讲的你们爱听就听,不爱听的可以离开,不必坐在这儿受罪!”但是,他的课旁征博引,生动有趣,谁也舍不得离开。课后,他还辅导学生搞文艺创作,带学生写生、游泳。学生都把艾青当朋友对待。

艾青和韦嫈住在扶夷江边的一座小砖屋里,屋里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张小书桌和一口皮箱。生活虽然清苦,但有爱相伴,他们的日子过得很甜蜜。

新宁的秀山丽水,崀山的丹霞瑰宝,催发了艾青的创作激情。在新宁,他写了大量描写崀山风光的诗篇,开始了诗歌理论名作《诗论》的写作,成就诗人创作的一个高峰。他偕韦嫈田间漫步,“探索着田野的最后的绿色”,写出在新宁的第一首诗《秋》。接下来,又创作了描绘湘南田间水牛形象的《水牛》和以崀山水车为意象的《水车》。随着对新宁这方热土感情的与日俱增,他的诗兴也不断勃发,《旷野》《沙》《独木桥》《岩壁》《深潭》《水鸟》《船夫和船》《无题》《春天的池沼》《灌木林》《玛也珂夫斯基》等诗作相继在新宁面世。

那段日子,抗战的枪声尽管还未在新宁打响,但相邻的武冈塘田战时讲学院(今属邵阳县),已改建为抗战后方医院。艾青耳闻目睹伤兵的呻吟和烈士的坟茔,对抗战英雄心生无限敬意和悲思,写出散文《埋》,记录当时的心境:“这些日子,我很害怕跑到街上去,好象心中永远被某种痛苦充塞着,这种痛苦难于说出它的名字的——就象一种事情自己从来看作神圣的,却没有去做,如今有人做了,而做的人竟付出了那么可怕的代价,我就羞于看见他的——它啮蚀我的心,直到使我觉得这些日子丧失了亲人似的阴暗而忧伤。”

同时,他写下了一批抗战题材的诗作,《仇恨的歌——为汪精卫组织伪政府而作》《通缉令——街头诗试作》,愤怒地申讨汪精卫的卖国罪行;《时候到了——给日本的兄弟们》,展示了日本侵略战争带给中日两国人民的深重灾难。

艾青虽然对新宁这方土地“爱得深沉”,为她“眼里常含泪水”,为她写下了《我爱这土地》的名作,但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盛情相邀,他决定前往重庆执教。动身前,艾青在深爱的新宁,完成了大胆艺术创新的叙事长诗《火把》。

艾青对新宁的挚情,如陈年老酒,愈久愈浓。1986年11月,新宁县政府领导携带崀山风光片去北京看望他,老人对崀山风光赞不绝口,欣然命笔:“桂林山水甲天下,新宁山水赛桂林”。1989年10月,艾青在自己家里接见了《新宁县志》编纂人员,一同回忆当年“衡师”地下党活动的情况。为了推进崀山旅游开发,让崀山风光早日开出艳丽的奇葩,艾青于1992年3月为风景名胜区题额:“崀山天然公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