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阳台上,养着一盆兰花。说来惭愧,自朋友送我以后,我并没有精心去打理它,甚至没有给它换上大一点的漂亮花盆。但它每年都在夏日准时开放,如故人一样如期到来。
这不是一盆普通的兰花,它原名素心建兰,本是湘西山中野生的兰花,后经人们移栽、培育,成为兰花中的上品,更名为“边城素贡”,是湘西素心建兰中最珍贵的品种。2011年,吉首市正式把兰花定为市花。这样,边城素贡便成了市花之冠。
说起这兰花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与“湘西王”陈渠珍有密切关系。
湘西凤凰人陈渠珍,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着惊险,青年从军,受命带部队进藏抗英平叛,九死一生。后回到湘西,成为湘西统领,被誉为“湘西王”。陈渠珍虽为一介武夫,但很有文化修养,著有《艽野尘梦》《军人良心论》等著作。沈从文年轻时曾做过他的秘书,并深受他的影响。
征战之余,陈渠珍最喜爱兰花,家中栽种了各种兰花,曾有“一块光洋一朵兰花”的故事。在他60岁寿辰之时,下属以稀有的素心建兰作为生日礼物。陈渠珍对这株兰花视为极品,十分珍爱。
这株兰花幼芽白绿色,每苗四片叶,嫩叶淡绿色,成叶深绿色,花葶翠绿色,每葶着花三五朵,花容端庄,雪白无瑕,高洁素雅,花期为每年8月上、中旬。香味清纯,沁人肺腑,是素心建兰中的珍品。
时任陈渠珍副官的陈大印,是湘西乾州人。他比陈渠珍小4岁,幼读诗书,青年从戎,随陈渠珍南征北战。受陈渠珍的影响,陈大印也喜欢兰花。有一年春天,陈渠珍特意将分蘖的一支素心建兰送给陈大印。陈大印如获至宝,把兰花养得枝繁叶茂。
解放前夕,陈渠珍率部参加和平起义,去了长沙,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1952年病逝。岁月沧桑,其种植的兰花,在后来的各种运动中不知所踪。
陈大印退役后回到乾州,在家赋闲,专事养兰,视素心建兰为身家性命。“文革”时,他家被洗劫一空,唯有那盆兰花被老人推进床下用床单遮严,才免遭劫难。
1975年,陈大印年逾九旬。在逝世前一个月,他将身边的那盆贡品兰花一分为二,留给儿子陈文清、陈文彬,并嘱咐此兰珍贵,当珍养之。言罢,安然谢世。陈氏兄弟牢记父亲遗愿,养兰修身,陶冶情操。
陈文彬老人年纪大了,将日常兰花的栽培交与儿子陈金章管理。2006年,“湘西王”陈渠珍的女儿陈元吉为整理父亲的遗稿,到乾州访问陈金章。言辞间谈到兰花,陈金章精神焕发,详细介绍了兰花的离奇经历,令在座者无不为之动容。陈元吉临走时,陈金章特意送给她一株。陈元吉欣然接下这传奇的兰花,精心养护起来。
2017年6月,我在吉首参加“杨岳斌诞生195周年及湘军护台文化研讨会”后,专程拜访陈金章老人。临走时,老人特意送了一盆兰花给我,这就是我阳台上的“边城素贡”。
去年夏季,漫长的酷热天气,对兰花绝对是一种考验。最热的时候,我应朋友之邀去贵州休年假,交代女儿及时回来浇水。没想到,女儿居然把钥匙忘在家中,进不了家门。我心想,这下完了,兰花必死无疑了,心中不禁惋惜。
待我休完假回到家中,已是十多天之后。走到阳台一看,兰花不仅没死,反而长出两串花苞来。我一阵惊喜,忙打电话问女儿。原来,女儿情急之下打电话给母亲,让母亲从云南寄回钥匙,她每隔几天回来浇一次水,兰花这才成活下来。
兰花又叫兰草、兰花草,是我国的特产花卉,也是公认的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兰花草多生自南方的山野沟壑,姿态清秀,香味清雅,一直为古今诗人画家所称颂。湘西地区奇峰耸翠,沟壑丛生,最适宜兰花的生长。屈原在《楚辞·九歌》的“湘夫人”中,就有“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赞誉。
在湘西的深山峡谷中,到处都生长着各种兰花草。这些兰花草,一经人们引种、培植,就成为城市兰花中的珍品。虽然它们变得更贵重了,但本质并未改变,仍是那么低调朴实,仍是那么性贱好养。
记得上大学时,最喜欢听谢莉斯、王结实唱的二重唱《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歌词是胡适先生写的,与另一位湘西凤凰人熊希龄先生有关。
1921年夏天,胡适到京城西山去,友人熊希龄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期望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来。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叫《希望》的小诗。后被台湾的音乐家修改并配曲,改名为《兰花草》,没想到,一时风靡海峡两岸。
与胡适先生相比,我算是很幸运的了。尽管对兰花不是特别珍爱,但它的花期每年都定期来到,散发出浓郁的清香,让我欢喜。
真得感谢这湘西来的兰花草。
文 | 范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