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省贫村,一位老委员,一段扶贫佳话
郎艺珠:老厅长的新故事
郎艺珠(右三)与省农科院教授指导村民种植富硒水稻。
3月初的一个下午,攸县新市镇丁家垅村沐浴在一片明媚的春光里。
村支书丁雪龙心情有些激动,他一边走,一边向湘声报记者如数家珍般地说起近两年村庄的变化:废弃、杂乱的池塘上建起了村民文化广场,每天傍晚人们在这里跳广场舞,热闹非凡;村里也有了五保户之家,五保户将陆续入住……
走在宽阔、干净的柏油路上,丁雪龙突然停下脚步,目光投向路旁的田地,想起去年在这里种植的富硒水稻初见成效,不禁感慨道:“老人家做的这些实事,确实让人感动。”
丁雪龙说的这位老人,是曾担任省政协常委、委员20多年的邵阳市原市长、原省化工厅厅长郎艺珠。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时常坐近3个小时的汽车,拄着拐杖不辞辛苦地从长沙来到丁家垅村,实地调研情况,与村民共商脱贫致富之策,并主动与各方联系,牵线搭桥争取扶贫脱困项目。
郎艺珠还多次邀请和陪同省城的农业专家,到田埂地头与村民交流富硒水稻种植技术。
“有时,她拄着拐杖在田里一步步挪动,蹲下身子捧起土壤,告诉村民怎样种植富硒水稻。这些场景让我难以忘怀。”丁雪龙说,正是郎艺珠对村里的倾力帮助,丁家垅的变化正在发生着。
被村干部的诚恳打动
郎艺珠的丈夫丁平征是丁家垅村人。2015年5月,为了让村庄早日脱贫致富,丁雪龙第一次找到73岁的郎艺珠寻求帮助,却不料遭到婉言谢绝,“我早已退休,不想管事了。”
“不想管”的背后,郎艺珠其实另有隐情。
地处攸县中部腹地的丁家垅村名声在外。由于历史原因,该村曾家族纷争不断,而且一有纠纷就上访,一有问题就告状。2011年,丁家垅上百村民,因不满家族矛盾调解结果,涌进县委大院告状。也在这一年,村级换届选举,四五名情绪激动的村民,不满候选人提名,抢过票箱,摔得粉碎。
“以前上级有关部门的干部及其他村的人都不愿进这个村,怕惹麻烦。”攸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袁峰说。
长久以来,丁家垅村未能摆脱省级贫困村的状况。也正是这些原因,尽管这个2000多人的村庄走出了很多干部、专家学者和商界名流,但大家都不愿介入这个是非之地。
新上任的村支书丁雪龙却没有灰心。在带领村支两委做好村里工作的同时,他多次拜访郎艺珠,寻求家乡脱贫奔小康的良策。经过几次接触,郎艺珠发现丁雪龙和以往的村干部不一样,不再谈论是非,而是致力于团结广大村民寻求发展,早日脱贫。
郎艺珠决定到丁家垅村去看看。
帮扶精神感动众人
2015年6月,来到丁家垅村的这天,郎艺珠心情有些沉重。
在村干部的安排下,她先去看望了几户病人。全村因病致贫的情况令她揪心,有的家庭多人因癌症去世,健在者也身患癌症;有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床,儿子也因病卧床……郎艺珠与村民们聊天,说着说着,眼睛就湿润了。
之后,郎艺珠语重心长地对村干部说:“全村要齐心协力,村干部要有爱心和责任心,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爱护自己的村民,努力实干,造福一方百姓。”
郎艺珠也决心投身到丁家垅的脱贫攻坚之中。像过往一样,一旦她认准的事,就会全身心投入。
“起初只是想让郎老协调一下各方关系,没想到她事无巨细地关心村里的脱贫与发展。”丁雪龙说,“哪些事该怎么做,哪些事情不能违背政策和损害群众利益,她经常关心过问。”
有一次,为了弄清村里的土壤成分,郎艺珠带着村干部不辞辛苦找了多家省里的检验机构。攸县政协主席吴爱清说:“为了得到一个科学数据,她在一家检验机构等了几个小时,中午就与大家吃盒饭。这种执着的精神的确让人感动。”
“郎老每次来村里,直接去看项目,与村民沟通,找精准脱贫的良方。”丁雪龙说,2016年她多次带着病痛,拄着拐杖来村里,默默地来,又默默地去。她的吃苦耐劳、简朴、亲切,赢得了村民的敬佩和称赞。
变化折射为民情怀
在县委驻丁家垅村原第一书记朱泊宇看来,郎艺珠与县政协主席吴爱清,新市镇原党委书记袁峰、原镇长易介兵等人在村里实施的两场帮扶战役,为丁家垅村的脱贫奠定了基础:一场是发展突围战(村道的建设、白龙江的治理及村民饮水工程);另一场是民生提质战(功能农业的发展及健康农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丁家垅村的主干道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附近15个村群众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逢雨便泥泞不堪,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为此,株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余粮带领多个部门到村里现场调研,解决扶贫中的实际问题,郎艺珠也在其中不断推动。通过村民自筹、政府拨款,2016年底一条8米宽的柏油路终于修好,路两旁还进行了绿化。群众行路难的大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发展也有了基础。
“村子发展需要靠市场手段,进行土地流转,建立专业合作社,让农民以各种形式参股享受分红”“发展特色农业,加大种植富硒稻面积”“利用酒埠江景点,发展休闲农家乐”……这些都是郎艺珠与当地县乡干部研究提出的发展建议,为村里早日脱贫致富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现在的丁家垅村已旧貌换新颜。去年底,经过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场考核验收,该村已达到脱贫标准。如今,村里成立了两家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增硒降镉实验基地150亩、120亩油茶林和荷花种植基地,还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等。
说起村里新建的五保户之家,65岁的残疾人丁秋华特别高兴。原本他与有智障的妻子和儿子挤在一间房里,现在儿子住进了五保户之家,还有人照顾生活,他对党和政府充满感激。
郎艺珠的身体力行也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丁家垅村的干部和村民。现在,村民见面一团和气,有事大家能坐在一起民主协商。丁家垅许多在外创业的能人在得知家乡的变化后,都愿意“常回家看看”,并主动为村里发展出主意做好事。
看着丁家垅村一点点变化,郎艺珠深感欣慰,“扶贫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休息,不图名更不谋利,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而且又让自己开心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老骥伏枥心犹健,不待扬鞭自奋蹄”。老委员郎艺珠与丁家垅村的故事还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