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讲好怀化故事
——写在“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音乐会新闻发布会发布之际
最美的时代需要最美的歌声,最美的歌声必然为时代画像、抒发人民心声。
——题记
今天,怀化什么话题最热?“‘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新闻发布会”绝对榜上有名。
2023年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50周年,也是袁院士逝世两周年。8月28日,“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面向全国展示怀化、推介怀化、宣传怀化,并诚邀出席发布会的社会各界通过音乐会聆听怀化、走进怀化、拥抱怀化,共享怀化高质量发展机遇,共创怀化高质量发展未来。
怀化作为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举办“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袁隆平同志学习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具体举措,是怀化市委市政府隆重纪念袁隆平院士、落实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新使命、扩大“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城市形象品牌影响力的实际行动,着力打造湖南农耕文化旅游名片。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会上,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市文旅广体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总结展示了袁隆平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及近年来怀化文旅工作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何循此实现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审美表达?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联、湖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与中共怀化市委、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给出了“答案”。
音符尽显中华神韵。民乐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音乐会在民乐前加了两个字“原创”,即所参演的曲目均为全球首发、世界首演。这些曲目,以音乐之名见证怀化从“小乡村榆树湾”到“国际陆港城市”的70年砥砺奋进的华丽转身,奏响怀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声。正如音乐会发起人刘一璋接受记者访问时所说,“这场音乐会将是多样性和统一性有机结合的一场盛宴。”“音乐会主要是隆重纪念袁老,同时也是在用音乐的方式去描写怀化,让大家更加了解怀化、喜爱怀化。”
律调融合五溪文化。从发布会公布的演绎团队来看,二胡、芦笙、竹笛、笛箫等民族乐器大量运用,不仅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内涵、美学品格与精神气象,还体现了中华民音强大的创造力和自信度。同时,随着“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的侗族大歌和“原生态民歌活化石”苗族歌鼟以及辰河高腔、沅水号子等怀化当地民族元素融入到曲目,“乡音土调”以其独有的生活韵致和烟火气息,借音乐会走出了大山、走出了怀化、走出了湖南,并登上“大雅之堂”,焕发着耀眼光芒。
题材诠释怀化故事。7首原创民族音乐作品,总时长60分钟,表演的形式包括合奏、独奏、诗朗诵、民乐与西洋乐混奏等,可以说,表达手法多样、内容层次感丰富,“怀景怀乡怀味”诠释的淋漓尽致,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鲜明性。比如《稻花飘香》《妈妈,稻子熟了》对袁隆平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入解读;《五溪新韵》《南国雪峰》展示怀化多民族璀璨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道转兵》用低音和高音的层级递进感受中国革命在怀化的“历史一刻”;《美丽乡村》《山的那边是海》则全面彰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通江达海 拥抱世界”建设怀化国际陆港的生动实践。
(二)
一粒种子,从怀化诞生,并改变世界。
7000年前,雪峰山下,安江盆地,高庙遗址,播洒了万千颗原始稻的种子。由此,拉开了中华文明的一道曙光。这里,成为南方文明的开启地。五溪文明由此发生发育、蔚为壮观,闪耀着中华远古文明的璀璨之光。
2000多年前,中华文明的伟大使者屈原,在这里徜徉徘徊,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浩叹,一颗饱含家国情怀的种子至此种下怀化。
50年前,一颗改变世界的种子在这里惊世诞生。这颗种子,让怀化成为世界杂交水稻的故乡。这颗种子,让中国人端牢了自己的饭碗。这颗种子,让天下人从此有饱饭吃。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他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写下:“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湖南雪峰山下的安江农校,他孜孜不倦、深耕田野37年。1966年,他发表了我国首篇杂交水稻研究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奠定了杂交水稻技术的理论基础。1973年,“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配套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多年来,袁隆平及其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近万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杂交水稻目前已推广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约800万公顷。杂交水稻的成功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贫困人口脱贫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
当“一粒种子”与音乐撞个满怀,从安江带走的那些日落,即便被时间裹挟,在音乐厅里展开,也变成一幅画卷。而时间的味道,早已浸润,让许多“回忆”瞬间变成了“眼前”。
看,袁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在安江农校,正卷着裤腿,手拿笔记本,观察并记录着杂交水稻成长数据,他眼神坚毅、眼中有光。
听,那位“可爱的老人”,拉着自己心爱的小提琴,带着泥土、稻谷的芬香,在田埂上轻声吟唱:“我有着一个梦,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
音乐因城市而有魅力,城市因音乐而有情怀。
我相信,当“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第一拍音符奏响的那一刻开始,它已经不是一堂艺术表达范畴的美育课,而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国史课。这必将让我们从内心深处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感悟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的为民情怀,从而汲取精神力量,致敬伟大的时代、接续他们的奋斗、追逐我们的梦想。
(三)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用音乐培铸爱国爱党之情,让音乐的力量转化成文化的力量,进而转化成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磅礴伟力,转化为深入实施“五新四城”、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怀化的力学笃行,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当前,怀化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期、重要发展窗口期、关键赶超跨越期“三期叠加”的发展“春天”。怀化市委市政府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的创新创业精神为引领、以怀化国际陆港为战略支点,以“5+N”现代化产业新体系为核心支撑,以鹤城中方一体化为强大引擎,奋力建设国际陆港之城、生态绿色之城、创新创业之城、宜居智慧之城,成功融入“一带一路”,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走向世界的内陆开放新门户。
借“节会”促“传承”,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感召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城市中的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持续增添城市魅力、凝聚城市精神,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以歌会友,以声凝心,音乐会为怀化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不仅让五溪传统文化“兴”起来、“亮”起来,增加社会凝聚力,更让怀化这座城持续增强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认同感,成为宜业宜居的国际陆港城市。
透“窗口”展“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次新闻发布会没有在怀化召开,而是选择首都北京,不仅仅是首场演奏地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借助央媒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引导社会各界通过一场“画中有戏,戏中有画;戏画合一,诗画合一”的视听盛宴,让每个人脑海都带着思考去唤醒“怀化印象”,让每个人内心都澎湃着一种与之呼应的情愫,进而“沉浸式”去认识全新的怀化,当好宣传怀化的“金话筒”,帮助讲好怀化故事、传播好怀化声音,持续擦亮“怀化,一个怀景怀乡怀味的地方”城市旅游IP和“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中国·怀化”城市形象品牌。
埋“种子”赢“未来”,撬动发展新支点和新业态。“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在大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大大的种子,开大大的花。”前不久,网络儿歌《小小花园》火爆出圈,播放量过亿。今天,召开“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新闻发布会,就好比在北京这个大花园里,怀化埋下了一颗大大的种子,伴随着媒体的“滋养”和更多人的“呵护”,这粒种子向下扎根、向阳而生,进而开枝散叶、芬芳四溢,吸引大量游客和投资闻香而来、怀香而定,塑造着人们对怀化的独特感知,充实怀化的文化内涵构成“音乐+新消费”的特色业态,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文/一棵老藤)
来源:怀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