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非遗传承人戴芸伊:一个关于香囊的梦想
发布时间:2023-08-10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导读:“希望将来有一天,大家一看到香囊,就能想起屈原,想起汨罗,并且愿意走进汨罗去亲身感受屈原文化之美”。

 

湖南政协新闻网 

戴芸伊:1991年出生于湖南汨罗,“汨罗香囊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湖南开放大学讲师

 

汨罗,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行吟求索之地,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文化人的圣地”。这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植被丰富,是我国南方地区香料植物的主要生长地,自古便孕育了端午时节“踏百草、斗百草、佩香囊”的习俗。


“ 90后”女孩戴芸伊是土生土长的汨罗人,2016年从法国留学归来后,她便开始探索一条汨罗古法香囊的复兴之路。在她的努力之下,“汨罗香囊制作技艺”于2019年7月成功申报为汨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12月成为岳阳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今年是屈原怀沙殉国2300周年,身材小小的戴芸伊有了一个大大的梦想:“希望有一天香囊文化能走向世界,通过汨罗香囊让世人了解屈原至洁的芳香世界。”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7期 《非遗传承人戴芸伊:一个关于香囊的梦想 》

 

香囊承载着儿时记忆


戴芸伊的老家在汨罗市川山坪镇,那里曾是有名的“绣品之乡”,戴芸伊的奶奶早年便是一名绣娘。在儿时的记忆里,奶奶通常是“见物绣物”,夏绣荷花秋绣桂,端午时节绣艾虎“镇五毒”。棉布、丝绸和珠子等材料在奶奶的巧手下,都能化身为一个个充满芳香的香囊,戴芸伊常把它们佩戴在胸前或挂在书包上。小小的香囊、独特的香气,承载着她童年里最为深刻的记忆。


2011年,戴芸伊前往法国,学习国际旅游及酒店管理。留学期间,她和同学走过法国的许多小镇,她发现外国游客去法国旅游一定会购买法国香水,法国的特色小镇也几乎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你去普罗旺斯看薰衣草,回来时手里一定会拎着薰衣草制成的香皂、蜂蜜等产品”。


每当这时,她总会想起奶奶亲手所制的香囊,“香囊的制作要用到刺绣工艺,过程更繁琐,用料都是中草药,也更健康,可为何不如法国香水那般有名呢?”那段时间,戴芸伊反复思考,有什么东西是能真正吸引人去汨罗的?她在屈原的诗词里找到了答案——只有美的东西才足够吸引人。


“屈原在他的《楚辞》中留下了‘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他是用身披香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戴芸伊进一步解释:“划龙舟、吃粽子都是后人为了纪念屈原衍生出的习俗,唯有佩香囊是屈原本人的爱好,是他自己的选择。”


一个关于香囊的梦想就此萌芽。

 

湖南政协新闻网 

戴芸伊设计制作的“楚辞香囊”。(仇婷 /摄)

 

将《楚辞》与香囊融合


2016年,戴芸伊学成归国,回到家乡汨罗创办工作室——她要让汨罗香囊重新被关注,让香囊能真正代表屈原文化之“美”。


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好走。“一是香囊没有龙舟和粽子那么高的知名度,二是绣娘难找。”戴芸伊说,制作香囊作为一项女红技艺,覆盖面小,又难以维持生计,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技艺也濒临失传。


亲戚朋友也有反对和质疑:“传统文化没有办法维持生计”“读了这么多年书应该去更大的天地”……但戴芸伊觉得,“路总是要有人走的,传统技艺也得有人来守护”。


几年来,戴芸伊遍访汨罗香囊古法制作技艺的手艺人和专家,从史料文献、口述记忆、照片影像中去寻访,记录,学习。


她也在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今年端午期间,戴芸伊设计制作了8款“楚辞香囊”,顾名思义,就是把《楚辞》里提到的香草香木绣在布上、装进香囊里。


“据统计,《楚辞》中共提及香草、香木等植物 101 种,至今仍生长在汨罗的山林皋壤中。”


在布料的选择上,戴芸伊也是精益求精,“用来制作楚辞香囊的布料来自全球各地,布料织金、织银,或为特殊工艺,且世上独此一卷。”


小小香囊看似简单,其中过程殊为不易,要历经构图、择布、配线、刺绣、配饰、缝制、配香、研香、装香、缝合等多道工序。为了做出理想中的楚辞香囊,戴芸伊用上了老祖宗留下的如意版型,这个版型看着很美,但不规则,光“缝制”就有 5 道工序,她请到一位有着 40多年缝制经验的老师傅才过了这道关。


刺绣工艺也是难点。楚辞香囊只有一个小小的绣面,要绣上屈原的诗句,每个字都得极其细小,“能绣的绣娘寥寥无几,汨罗也仅此一位”。因此,戴芸伊迫切地希望能培养一批年轻的绣娘,“人工成本降下来了,香囊的价格才能更亲民,也才有机会走入千家万户”。

 

以香囊传递屈原文化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由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雕龙头等一系列风俗组成,佩香囊也是其一,但相比起来国民知晓度并不高。


为了将端午佩香囊的习俗传播开来,戴芸伊一直辗转各地,积极参加各种线下展示活动,所幸她的展位通常是“最火爆的那一个”。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带着“汨罗香囊制作技艺”研学旅游课程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线上线下开展了200余场体验活动。


今年端午前夕,某电商平台显示,香囊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0倍,大家开始热衷于互赠香囊。戴芸伊也注意到了这一消费习惯的改变,她觉得这说明了消费者对国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也在构思,要打造出更多有创意的香囊文创产品,让香囊融入现代生活”。


在香囊制作工艺的传承上,汨罗当地也早有行动。戴芸伊介绍,“‘非遗进校园 楚辞进课堂’的教育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在汨罗的范家园小学、实验小学等,汨罗香囊制作技艺已成为常态化课程。”


“汨罗香囊的代言人是谁?”“屈原!”听到孩子们高声整齐的回答,戴芸伊总是笑意盈盈。说到未来,戴芸伊也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一是在汨罗成立一个非遗工坊,用来展示汨罗香囊、传承汨罗香囊制作技艺;二是希望今年“汨罗香囊制作技艺”能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并尽快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更长远的话,当然是希望能将汨罗香囊做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推动建设汨罗‘香草小镇’。”戴芸伊说,“希望将来有一天,大家一看到香囊,就能想起屈原,想起汨罗,并且愿意走进汨罗去亲身感受屈原文化之美。”


文∣ 政协融媒记者 仇婷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7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