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湘伴|这里能否成为长沙“未来之核”?
发布时间:2023-08-07 编辑:
分享

湘伴导读

聚焦“研发”和“全球”,省会长沙谋定全球研发中心城市。8月2日,随着《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和《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发布,意味着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正从全新理念化作“规划图”“施工图”。

纵观国内外成功经验,凡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必有其核心区域,这一核心区域的空间结构、分布特点、功能打造值得我们借鉴。

长沙同样有这样一个区域,令我们拭目以待。

布局一条走廊

沿美国硅谷101高速公路,从门罗公园、帕拉托,经山景市、桑尼维尔到硅谷的中心圣克拉拉,再经坎贝尔拐到圣何塞,这条近50公里的狭长“走廊”,人口不到全美的1%,但却创造了美国总GDP的5%。这条“走廊”也成为各国渴望复刻的榜样。

众所周知,研发机构的高集聚性是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显著特点。在国际创新发展史上,科创走廊往往是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动能。通过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等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新走廊,是推动要素聚集、企业创新的重要模式,机构、企业、人才、资金等汇聚于此,必定是创新的资源、智力源泉。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实施“七大工程”,研发企业(中心)集聚是首要任务。打造“一条走廊”作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既是成功者的经验,也是成长的内生需求。

华灯初上,湘江两岸流光溢彩,分外迷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按图索骥”,湘江西岸成为“天选之子”,科技创新的先天条件十分优越。

沿湘江西岸长不过50多公里、宽不过1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既是长株潭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地带,也是湖南创新发展的精华地带。这里集聚了全省主要的高科技企业、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正逐步发展成为湖南科技创新走廊。

更难得的是,与之相对的湘江东岸汇聚了众多国家级、省级开放平台,先进制造业加速崛起,正逐步发展成为湖南先进制造业走廊。将两岸高水平整体规划与建设“湘江国际研发走廊”,打造一流的研发要素集聚区,科创与产业的距离将从“触手可及”到“水乳交融”。

由此,湖南谋划的不再是以往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简单复刻,而是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2.0版本”。

争创一批平台

一条走廊如何发挥效能?必须要有平台的功能,既能有效落实政府的导向、举措,也能为企业主体、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盘盘已有的家底,升级赋能。

湘江西岸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长株潭8个国家级园区,以湘江科学城为核心,打造北起宁乡和望城经开区,经金融中心、长沙高新区,向南联合湘潭九华经开区、湘潭高新区、株洲高新区的创新走廊。大力发展“科创飞地”等新模式,高水平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两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强创新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两类主体。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道路纵横、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湘江东岸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联动金霞经开区、长沙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带动株洲经开区、田心高科园、醴陵经开区等区域。着力打造马栏山、科大金霞等基地,充分发挥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辐射影响力,面向全球引进一批高能级企业研发总部。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视频文创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世界级企业研发中心与研发应用场景,积极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打磨列车牵引座。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瞄准全球的目标,聚力突破。

“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的目标定位,使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走廊”更加使命光荣。

一是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深入实施高等院校强基计划,发挥高校院所优势,提升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大力推动湘江科学城规划落地实施,加快建设湘江科学城集聚区,大视野谋划、大格局布局、大力度推进由“四大实验室”“四个重大科学装置”构成的省“4+4科创工程”,将四大实验室、四个重大科学装置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研发创新平台。

二是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争创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在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现代种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特色优势领域创建若干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争创国家级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功率半导体创新中心、半导体装备制造业创新分中心,继续保持工程机械、新材料、优质良种等领域研发优势,并努力在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实现重大研发突破。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实验舱内正在进行智能驾驶汽车雨雾天气行人纵向环境测试。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三是争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长沙经开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区域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高水平培育湖南大数据交易所、马栏山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高水平发展创新工场、虚拟创新社区等新型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形成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专业化众创空间;加速境内外国际领先技术在长沙转化,在视频文创等特色领域形成全国领先、具有湖南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新模式。

做强一批主体

过去,我们说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更加突出了企业在未来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依托湘江两岸的创新开放平台,大力实施“湘商回归”计划,打造国际一流研发总部基地。

建立独角兽等“准头部”创新企业发现机制和筛选体系,打造“准头部”创新企业大数据信息平台。

三一重工18号工厂,工人在组装泵车。该工厂的全部9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都已实现“聪明作业”。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张福芳 摄

实施企业研发创新积分行动。依据研发创新积分确定年度“研发创新十佳企业”和“研发创新优秀企业”,激励企业提升研发水平。

新型研发机构,责无旁贷。

聚焦研发创新前沿关键领域,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整合业内优势资源,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如,支持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按照市场化运行模式,建立“全链条式”孵化和产业化机制。

6月构想、谋划,8月即有重磅文件出台,短短一个多月,就实现了从全新理念到意见政策的跨越。湖南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雄心显而易见,“三高四新”蓝图落地又有了崭新的抓手和动能。以这样的自觉性、紧迫感以及行动力,“走在前,做示范”,一部新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成长记”正在开篇。

文|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闫仲勇 黄炜信

来源:湘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