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为“三多三少三缺”破题,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高地
发布时间:2023-08-04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湖南政协新闻网


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农机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当前,湖南农机产业总量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产业布局日趋优化、特色产品优势凸显。为推动湖南农机产业更好升级发展,今年,省政协将“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作为专题协商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召开专题协商会,形成了系列履职成果。


湖南政协新闻网

7月27日召开的省政协“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专题协商会现场。政协融媒记者 王宇轩 摄


围绕9个方面深入调研


根据省政协2023年度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安排,今年2月,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合民建省委会围绕我省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现状和问题开展调研。


值得一提的是,调研组将课题内容进行了细化,围绕9个方面展开:破解农机制造同质化问题;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攻克农机关键零部件和“卡脖子”技术;打通农机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着力培育农机装备人才;加大农机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强南方丘陵山区适用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引导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坚决防范农机安全事故;加强农机配置补贴政策实施、防控补贴风险等。


调研组走访了省发改、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职能部门,邀请专家学者、农机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座谈。省政协领导分别带队深入6个市州,采取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协同方式进行调研,并请山东、江苏省政协提供了相关对比资料。同时,在政协云发布热点话题,引导各级政协委员参与讨论,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湖南农机产业居第一方阵


智能农机产业是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和解放农业生产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湖南省智能农机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工作上呈现诸多亮点。


数据显示,目前湖南有农机生产企业460多家,位于全国农机产业规模的第一方阵。2022年,全省农机行业有150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20.3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14.8%。今年1-5月,我省农机行业144家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3%,利润同比增长22.3%。


郴州的粮食处理机械、常德的水稻轻简化种植机械、双峰县的小型农机出口产业特色明显。


郴州粮机粮食成套加工装备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30%,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前三。大米加工成套设备进入第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连续7年荣获中国粮油机械制造企业10强称号。其中,农夫机电橡胶履带拖拉机在国内技术领先、机型最全、销量最大。


双峰县是“中国农业机械之乡”,也是全省农机产业“三基地”之一。全县现有各类农机企业8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6家。双峰县的烘干机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劲松机械2019-2022年位居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碾米机畅销榜榜首。常德的中联智能农机水稻有序抛秧机填补了省内市场空白。


为推动农机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加强,湖南成立了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省农科院农机装备研究中心、智能农机装备省重点实验室、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余个创新平台,行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190余项,逐步建立了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重点高校、科研机构为支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体系。


建言改变“三多三少三缺”


调研组进园区、入乡村,深入了解农户使用各类农机的真实感受。


“农机是好,但是人才太少”“抛秧机、收割机等机器使用场景受限且季节性很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建议扶持新型农机研发,推动农机进行标准化生产”……许多村民这样反映。


对此,调研组认为,要推进农机要素保障建设,以“延链”提升智慧智能农机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专业人才引育,继续开展基层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我省农机产品还面临“三多三少三缺”: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少、艺机融合产品缺;组装产品多、专业化生产产品少、自主产品缺;低档产品多、高性能产品少、地标产品缺等短板。调研组建议,要推进智慧智能农机核心技术攻关,以“强链”提升农机产业创新能力,打造农机科研平台群,打造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研究总部基地。


部分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反映农机维修成本高,存在“有机难用”“有机难修”的问题。有农机企业反映,配套产业薄弱、产业链条不全等问题。


调研组认为,要提高智能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全省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覆盖省市县的农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农机合作社向“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还普遍反映了农机适配性问题。因湖南丘陵山区多,适宜丘陵山区的轻量化、实用动力底盘等关键技术还未突破,以及果、菜、茶、棉、养殖等产业智能机具缺乏,存在“无好机用”的问题。调研组建议要加强中小农机企业技术研发转化,开展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关键技术专门研发。


目前我省农机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领军型企业。2022年中联农机、郴州粮机、农夫机电等3家公司的主营收入共29.9亿元,不到山东淮柴雷沃(160亿元)的18%;农机出口不多,2022年我省农机出口额4.13亿元,只有浙江省的1/20,江苏省的1/35。


调研组建议,要推进机械工业和农机产业融合,支持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深度进军农机产业,带动中小农机企业发展。同时,要发挥海外销售平台作用,支持农机企业“走出去”,以市场求规模、降成本、促发展,形成农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湖南政协新闻网

湘潭种粮大户使用育秧机开展机械育苗。政协融媒记者 蔡烨 摄


7月27日,省政协召开“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农机企业代表分别从应用端、企业端、研发端提出意见和建议。


◆ 他们的期盼和建议

基层期盼 让农机好用实用耐用


宁乡市喻家坳乡党委书记姜晓带来了农户对农机发展的3个期盼。


姜晓说,目前农机人才缺乏,“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现象十分普遍,期盼建立农机人才队伍;部分农机使用场景受限和季节性很强,农户会因为使用维护成本过高或者收益过小宁愿闲置农机,期盼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当前的农机主要以水稻为主,期盼扩展农机的功能特性。


省政协委员、益阳市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副理事长熊姣军建议,建设省市县农机智能指挥调度中心,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鼓励企业以产品为导向,深入了解用户痛点和需求,结合“专家能手”“民间高手”“农机巧手”的实用型技术建议,研发实用耐用好用的新型农机;加大对农机作业的补贴力度,代替单纯的高额农机购置补贴;加大支持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或农机联社力度。


农机研发 推进丘陵农机适配化


针对丘陵山区适用农机研产推用一体化问题,衡阳市政协常委、高级农艺师谢炜建议,要引导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和推广部门积极探索“改机适地”,补齐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短板;要强化机制创新,建立省级智慧智能农机研产推用一体化推进机制;加强财政投入和项目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丘陵山区适用机具补贴范围等。


针对农机制造同质化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吴明亮建议,要充分利用新一轮产教融合政策驱动,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主动出击,邀请企业深度参与科研工作,推进校企间协同创新,组建合作实验室、研究中心或产业联盟等共同体,提供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如何以科技创新助力智慧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省农业装备研究所所长李明建议,要提高我省农机科研平台建设水平,建设一批农机科技创新基地,重点打造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研究总部基地;加强农机科研平台高层次人才的培育与支持,建立高层次人才和院士培养人才库。


农机企业 聚焦应用开展技术攻关


近年来,中联重科在“智能农机+智慧农业”产业上进行了布局和推动。


中联农机联席总经理张翅认为,企业的研发创新在没有明确方向和应用场景的支撑下,将会制约产品的持续创新,从而难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不能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


张翅建议,要根据农业机械的应用场景、要求的作业效率、可接受的综合成本,进行系统、专项的深度调研分析,明确发展方向。企业和科研机构要对农机产业进行提前布局,着力攻克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对于验收产品成功的企业,要充分激发企业的研发创新激情和发展的持续性。


在7月27日召开的省政协“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专题协商会上,参会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回应了委员发言和社会关切。


◆ 职能部门回应社会关切


突破薄弱环节农机装备和技术


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艳青表示,将在提高农机研发制造水平上下功夫,组建湖南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高端智囊团,开展科研攻关;聚焦粮油和果蔬、茶叶、畜禽等优势产业,开展农机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突破薄弱环节农机装备和技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每年重点培育10家左右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好、社会声誉高的农机龙头企业;支持农机企业引进智能数控加工装备,加强新工艺、新设备创新,全面提升我省农机产能和质量。


在提升农机推广应用能力方面,马艳青介绍,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机具、设施果蔬、设施畜禽水产等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建设一批示范社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在探索科学合理补贴方式上,马艳青表示,将探索实施“优机优补”,适当提高先进、高端、智能农机产品和丘陵山区急需产品的补贴标准。同时,加强农机专业人才引育,依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国家驻湘科研院所在机械制造、农业农艺、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推进农机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等。


抓好服务创新和政策支持


“要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大力开展农机作业与租赁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推动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深度结合。”省发改委副主任石超刚表示,将认真吸纳课题调研协商成果,在新一轮乡村振兴规划、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等规划、政策以及资金项目、技术平台等方面,继续支持我省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的调研协商为我省农机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借鉴。”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李志润说,要从需求端赋能发力,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大财金联动力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机推广运用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从投入端精准配置,提升财政资金对农机发展的带动效用;要充分用好政策、管好资金,优化补贴品目和补贴比例设置,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优机优补”。


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农机事务中心负责人均表示,将加强联动,认真研究协商意见,尽快推动调研成果转化。


本版稿件均由政协融媒记者蔡烨采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