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讯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融入教育体系,衡阳市博物馆充分利用各类馆藏资源,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促进馆校合作蓬勃发展,探索教学相长的合作模式。4月21日至22日,由衡阳市博物馆和长沙简牍博物馆联合开展简牍文化公益行研学活动举行,引导学生接受历史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在武坪小学和环城南路小学课堂上,来自长沙简牍博物馆的研学教师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述了文字的起源、书写载体的演变、简牍的形制等内容,分享以穿插故事、问答交互的响应方式进行。
长沙简牍博物馆研学教师为孩子们授课。
在手工体验环节中,研学教师利用教具和图文向大家分享了简牍的历史及制作过程,并给学生们每人发放了一枚竹简,现场辅导他们体验名刺的书写、简册的书写和编联、封检的实操过程,大家纷纷写下了各自喜爱的名言警句,甚至有的誊写了本校校训。此体验让学生充分了解了简牍的书写过程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演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实践操作。
为了扩展简牍文化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影响,4月22日,衡阳市博物馆面向社会专门招募了近40名来自不同学校孩子们共同参与此次简牍文化公益行研学活动。在本馆多媒体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简牍研学课由此拉开序幕,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学习简牍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衡阳市博物馆简牍研学课。
研学活动是博物馆和学校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文化实践的有效途径。此次衡阳市博物馆和长沙简牍博物馆联合开展的简牍文化公益行研学活动,通过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传播方式,深挖了简牍背后的历史,将文物本身承载的“精气神”有效地传递给青少年,遵循了社会教育功能的初衷。未来,衡阳市博物馆将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让博物馆成为弘扬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煜 通讯员 唐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