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误农时忙插田。4月17日,距“插完早稻过‘五一’”不到半个月时间,记者趁着晴好天气,来到衡阳县田间地头,从人欢机鸣声中,实地感受当地农民抢抓农时栽插早稻的火热场景。
△衡阳县渣江镇红旗村种粮大户组织4台高速插秧机在田里作业。钟仲华 摄
农机成为“主力军”
衡阳县渣江镇红旗村下楼组的4丘水田里,种粮大户凌受祝组织的4台高速插秧机正在进行春插。在一丘2亩见方的水田里,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间来回作业。站在插秧机上的一位工友,忙着把一盘盘标准化的秧苗“喂”入输送带。插秧机从田间驶过一趟,8行秧苗整齐均匀栽插入田。半小时不到,水田便全部披上了嫩绿的新装。
年过半百的凌受祝,2013年开始回乡务农。如今,流转的水田面积已达16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今年,凌受祝计划栽种早稻1200余亩。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下,近年来,凌受祝陆陆续续购买了5台高速插秧机。“机插秧不仅节约劳力,还能节省成本。”说起插秧机的好处,凌受祝表示,传统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插1亩水田,请一个工要花180元;如今使用插秧机,包括请农机手操作,每天按作业8小时计算,至少可插30亩以上,工钱却只要400元。“如果没有插秧机,我们大户种双季稻根本搞不下来,人工插秧一是费用太高,大户承担不起;二是效率太低,季节等不起。”凌受祝坦言。
今年春插尚未开始时,凌受祝发现,之前购买的5台插秧机,有1台已经用坏了,他便毫不犹豫地购买了2台崭新的插秧机。“新插秧机每台单价在11万元左右,除去国家和省里的补贴,每台只花5万多元。”说到这,凌受祝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插秧机成为凌受祝插田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凌受祝的“主力军”已完成机插500余亩。他表示,如果6台插秧机都开足马力干活,不到一周,1200余亩早稻就能全部插好。
订单犹如“定心丸”
△村民在衡阳县祝兴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商品化育秧供秧基地起秧。钟仲华 摄
“订单让我吃下了‘定心丸’,坚定了我扩大早稻种植规模的信心。”凌受祝告诉记者。
凌受祝口中所说的订单,指的是在2月上旬县里召开的水稻订单签约会上,县里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南角山米业有限公司与他签订的粮食购销合同。合同规定,湖南角山米业有限公司将凌受祝以及他领办的衡阳县祝兴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谷全部纳入订单范围,只要凌受祝以及他领办的合作社全部种植公司指定的品种“中早39”,并按公司的要求种田,产出的稻谷便由公司按最低每100斤129元的价格敞开收购。
根据国家规定,今年早稻谷最低收购价为每100斤126元。凌受祝说,订单到手后,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种植“中早39”,如果单产能达到800斤,每亩至少可增收24元,再加上各种补贴,效益还会有所增加。
粮食不愁销,价格有保障。尝到订单农业甜头的凌受祝,今年从渣江镇红旗村、沐林村、瓦铺村等5个村流转的稻田达1600余亩,比去年增加600亩。从4月16日开始,他每天都要请30多个人帮他打工,每天支付的工资近6000元。“只要亩产稳定在800斤以上,还是有钱赚。”凌受祝信心满满地说。
不误农时不负田
中午时分,渣江镇红旗村种粮大户屈新鲜来到凌受祝家,向他“求助”。原来,今年计划种植500亩早稻的屈新鲜,在育秧期间,有0.5亩秧苗遭遇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已经平整好的30多亩稻田“无米下锅”。如果不种早稻,相当于抛荒一季,耕地平整费也就白白浪费。如果重新开始育秧,种了早稻就不能种晚稻,更加得不偿失。
面对心中着急的屈新鲜,凌受祝告诉他,自己从事粮食生产以来,每年都会育有一定面积的备用秧,就是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同时,凌受祝允诺:一定想办法给他那30多亩田提供秧苗,确保不误农时,不负农田。
△在衡阳县祝兴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的村民正在运秧。钟仲华 摄
渣江镇红旗村村民凌俊,今年计划种植早稻60亩。为实现轻松种田,没有购置农机的他,早在今年年初,就与凌受祝领办的合作社签订协议,把育秧、翻耕、机插、飞防、机收等5项农事服务,全部交给合作社托管,自己负责看水、施肥。凌受祝介绍,像凌俊一样,合作社已与30多户小规模种粮农户成功签约,土地托管面积达1300亩。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有了像凌受祝、屈新鲜这样的种粮大户,组织600余台插秧机、抛秧机陆续投入早稻生产一线,铆足干劲按下春插“快进键”,衡阳县广袤的田间地头正逐渐被禾苗染青。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衡阳市副市长、衡阳县委书记曾建华介绍,今年,衡阳县计划粮食播种面积132万亩以上,其中早稻面积46万亩以上。截至4月18日,已完成早稻大田移栽面积20.9万亩,预计4月底可完成早稻种植任务。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煜 通讯员 王勤 廖列平 席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