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省政协委员谢丽君建议综合利用洞庭湖芦苇,把“包袱”变为财富
发布时间:2023-03-17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八百里洞庭,既是水窝子,也是苇林子,芦苇原本是洞庭湖“湿地之宝”。


自洞庭湖区造纸产能大规模退出后,原本作为造纸原料的芦苇,一夜之间几乎无人问津,湖区芦苇处置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芦苇不能不管,不能不割。”长期从事洞庭湖生态保护研究的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杨塞说,芦苇有固碳、减排、净化水质、调节洪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芦苇弃收可能使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省政协委员、沅江市政协副主席谢丽君对此深有体会,她在《关于促进洞庭湖区芦苇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提案中介绍,洞庭湖区芦苇面积达133万余亩,沅江市面积约45万亩,2018年产芦苇35万吨,产量占全省的40%以上。2019年以来,以沅江市为例,因造纸退出产能致芦苇大面积弃收,当年全市弃收面积约占芦苇总面积的95%,2020年弃收约占总面积的92%,2021年弃收约占总面积的90%,2022年弃收约占总面积的85%。


谢丽君说,沅江市与芦苇相关的产业,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2019年以来,在沅江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当地企业在大力发展芦笋、芦菇产业的同时,也在尝试用芦苇生产乙醇、加工板材、制造生物质能源、芦苇有机肥和芦苇环保粉等项目。“因没有国家和省级政府的强有力项目支持,没有大型国有企业的大投资开发,产业转型进展缓慢。”


“芦苇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芦苇利用事关生态和民生。”谢丽君建议,将洞庭湖区芦苇产业转型发展列为全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重点战略项目,推动破解芦苇资源综合利用的难题,探索资源使用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模式,探索将芦苇养护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补偿范围,促进芦苇资源综合利用多元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帮助引进大型芦苇制板企业,发展绿色节能芦芯板材加工业,促进芦苇资源综合利用。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许望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