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充分说明拔尖创新人才对强国、强教的重大意义。”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认为,现行升学体制过于追求学生“齐步走”,没能为超常儿童成长开辟必要的通道,其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机会和比例有限。对此,全国两会期间,她提交了《关于加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提案》。
培厚拔尖人才生长土壤 “研究表明,超常儿童的比例约为3%,因此我国超常儿童的数量极为可观。”谢资清认为,我国尚缺少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系统性研究,面向拔尖创新学生的卓越师资匮乏,资优课程体系亟待完善。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成长的机会并不均衡。 在谢资清看来,“有教无类”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公平,“因材施教”强调的是教育过程的公平,二者并行不悖。她建议,各级政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政策、财力和智力支持,通过系统的制度建设保障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培养目标和体系;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公众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正确认识。 “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科学思维的形成具有递进性,应强化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谢资清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应早选拔、早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即开始储备拔尖创新人才。对此,她建议贯通大中小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协同培养机制,拓宽拔尖学生从基础教育走向高等教育的贯通路径。要建立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大中小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发特色精品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平台相结合,跨地区、跨学校、跨年级共享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资源惠及更多学校。 发挥师范院校育人优势 在师范院校工作多年,谢资清深知基础学科教育对于拔尖人才早期发掘、选拔、培养的重要性。 谢资清建议,优质师范院校可以牵头成立省级或区域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教研中心,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和研究,建立其专业发展的长期跟踪体系,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成长规律,创新人才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形成拔尖创新人才教研的磁吸效应,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研究,并将教研成果反哺初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此外,谢资清还建议,完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由优质师范院校牵头,打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卓越师资,加快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标准,从职前、职中和职后等不同阶段,围绕不同重点,构建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文|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