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
委员说“案”|潘碧灵呼吁:切实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障
发布时间:2023-03-04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图片




“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平均气温之高、高温日数之多、高温事件持续时间之长、降水量之少,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之最。”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将提交提案,建议切实加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水资源保障。




图片




在潘碧灵看来,既要采取短期针对性的应急措施,更要实施长期系统性的行动方案,以确定性的措施应对不确定性的变化,将气候变化对流域用水安全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区域水资源短缺长期存在




 “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9958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左右,居各大江河之首。”潘碧灵说,由于时空分布不均等原因,部分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2年由于持续高温少雨,湖南、江西、福建、湖北和安徽等地重旱、特旱现象严重,水资源量锐减,江河湖库水位持续下降,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均为近10年最小。国家气候中心预估,未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


在潘碧灵看来,大范围的“大旱、长旱、极端旱”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我国降雨带将北移北抬,长江流域多年拥有的水资源优势有可能变得十分脆弱,一些地方守着“水窝子”没水喝的问题愈加严重,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功能,保护意义重大。为此,潘碧灵在提案中建议,强化源头预防,切实保护好红线范围内各类“净土”,尤其是源头水系的天然林、公益林、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


针对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多发频发等问题,潘碧灵建议,因地制宜实施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洞庭湖生态复苏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强小微水体整治,定期清淤疏浚沟渠塘坝,提升区域蓄水保水能力等。




加强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


已连任4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潘碧灵十分关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且履职成果显著。


2019年,潘碧灵走上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用4分钟讲述了长江流域水质发生的变化和各方作出的努力。当年,他撰写的《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的调查和思考》,被评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建言献策优秀成果”。


如今,长江流域水质优良率显著提升,2022年已达98.1%,水环境理化指标达到或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喜也有忧,目前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旧存在,尤其是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失衡;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存在水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尚不完善、水生态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健全、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够等问题。


潘碧灵在即将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长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支撑保障能力建设的提案》中建议,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会同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加快建立完善长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并及时向地方反馈有关监测数据、重点问题和评价结果;加强专题培训交流,积极推动流域各省建立水生态监测与评估重点实验室,尽快形成监测能力。


由于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评价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为减少投资浪费、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潘碧灵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科学论证,共同建设水生态监测网络,并推动部门数据实时共享。


潘碧灵还建议,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优化相关考核指标要求,确保监测评价结果能够如实反映流域水生态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积极与美丽河湖建设评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工作挂钩。




文|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