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云宝我又来啦!请给云宝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一位律师跟我留言说,看到一位五六岁的小女孩哭喊着,求妈妈别走,追着父母上的大巴车追了一两公里。每年年初农民返城高峰期都会有类似新闻,他认为:应该让老百姓尽可能多地原地就业,既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又增加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是精准扶贫的上上策。只有通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才能实现。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迷坝乡马家沟村,在兰州一家饭馆打工的李金桃(左一)离开家乡,搭乘车子要回兰州时,她6岁的女儿马雯丽哭喊着紧紧撕扯着妈妈的衣襟,不让妈妈离开她,在一旁的奶奶难以割舍这离别时的母子情深,不知所措。
云宝带着这个思考,找到了来自湖南的全国政协委员、长沙市政协副主席、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建军,他和云宝深有同感,听听他怎么说?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军:
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能深切地体会到这种离别的场面。前不久我到湖南吉首调研,当地三年级以上的小孩都在集中办学点寄宿,因为父母外出务工了,如果随迁的话,又有种种有形或无形的门槛与阻力。
我记得李克强总理考察贵州时,农民工含泪对他说的一句:“就想回家就业。”当时总理回应,“少小离家,老大想回。许多人是愿意回到当地来就业的,这样可以照顾家庭,全家团圆,而且,回来还是创业的大好时机。“
云宝把这个声音带到北京两会,参政议政水平很高哦。我希望制定吸引和鼓励农民工回本地创业的计划,给农民工政策扶持、金融服务和技术培训,让他们在当地能够就地就业,让他们真正有获得感。
外出务工人员在火车站进站口外排队进站。图片来源:新华网
嗯,朱委员讲得很对,当地就业,让普通老百姓更加幸福。
另外,我今天还去了委员讨论的会场,你猜我碰到了谁——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泰斗厉以宁老先生,我掩饰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抓住机会见缝插针地问了厉委员的看法,听听大咖怎么说。
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
如果留心观察,云宝你会看到中国的农村面貌正在变化,其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个是农民在主动学习,一些地方有很多家庭农场经营得非常好,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企业管理,学习财务,学习如何培养下一代作接班人,这些变化是我没有想到的,也非常令人欣喜。
另一个变化就是涌现出了大批返乡创业者。我在贵州毕节,看到原先大山里走出去的”打工仔““打工妹“,纷纷回到了故土,创办小微企业。比如,开糕点面包坊,过去那个地方不吃面包,但现在当地人吃蛋糕、烤面包也成为风气了。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毕节有一个“百里杜鹃”景点,那一片山里开满了杜鹃花,山道的两侧全都是当地人开的农家乐。每当旅游旺季,餐饮、住宿供不应求,当地百姓就富起来了。
我在陕西调研,汉中发展富硒茶产业,从采茶、茶叶加工到运输、销售都需要人,以前因为男人外出务工,很多家庭都是留守妇女带小孩照顾老人,现在丈夫们都回来就业了,一起种茶、产茶。
我们分析中国的国情,都知道需要调结构,但产业结构性调整不会那么快,结构性调整是一个缓慢的渗透过程。我看到了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我想这就是让人期待的变化。
我还小,听了厉爷爷的这番话,知道了我们国家正在发生的新变化,看来我以后要跟着委员们多到农村去开开眼界啦。我期待那些农民伯伯、婶婶和哥哥、姐姐们,既有理想的收入,又能离家不远,我们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湘声报特派记者 黄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