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经济参考报》1月5日刊发文章《多个指标好转 交通物流“跑起来”》。文章称,2022年12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降幅明显收窄;2023年元旦期间邮政快递业揽收包裹同比增长15.2%;1月3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环比增长18.58%……近日发布的多项数据表明,随着保通保畅措施发力,交通运输行业相关运行指标持续好转,“主动脉”和“微循环”进一步畅通,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多个交通运输指标好转
1月4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12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6%;业务总量指数为46%,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较上月2.4的降幅收窄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5.2%,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较上月2.6的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
仓储方面,业务活动相对活跃。2022年12月,仓储业务量指数为50.6%,较上月上升8.1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设施利用率指数也有明显回升,较上月上升6.6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何辉表示,2022年12月,虽然物流业景气指数较上月仍有回落,但随着疫情后经济秩序有序回归正轨,物流行业将恢复至正常水平。
这从近日发布的一些数据可得到印证。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全国邮政快递业共揽投快递包裹超过21.3亿件。其中,揽收快递包裹10.6亿件,同比去年元旦假期增长15.2%;投递快递包裹10.7亿件,同比去年元旦假期增长11.5%。
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1月3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其中,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1071.4万吨;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693.11万辆,环比增长18.58%;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330.2万吨,环比增长0.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7.2万标箱,环比增长0.8%。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物流行业真正全面恢复还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员胡焓表示,2022年12月,物流从业人员指数下降明显,这是此前用户感知快递不快、发货较慢、派送不及时等问题的主要原因。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劳动力供给能力逐步恢复,通行效率和物流中转效率将有所好转,目前来看,农历新年之前主要处理过去一段时间的积压商品周转,经历一段去库存时期,全面恢复还需一段时间。
多措并举加力保通保畅
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集中解决邮件快件积压问题,重点保障药品、防疫物资及民生物资配送服务;保障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有序……近一个多月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发数文,多举措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1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在交通运输部召开2023年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导各地统筹做好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健康便捷顺畅出行,确保交通物流畅通有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组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指出,要在畅通高效上狠下功夫,全力做好邮政快递末端服务保障,全力保障医药电煤等重点物资运输稳定有序。
国家邮政局也发文指出,要充分认识邮政快递网络畅通的极端重要性,认真部署打通行业运行堵点卡点和春节“不打烊”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的持续发力,整个行业复苏进程有望明显改善。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健预计,2023年将呈现“前低后高、快速恢复”的态势,一季度总体处于再平衡过渡阶段,二季度起再平衡加速。
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
现代物流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抓手。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现代物流领域第一份国家级五年规划,也是“十四五”时期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现代物流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给予指引。
具体的目标包括,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完成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基本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截至目前,我国国家物流枢纽已达95个,覆盖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构建起“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框架。同时,冷链物流基地也在加速补短板。在京津冀地区,库容300万立方米的保定冷库集群,生鲜农产品年周转量达到1100万吨,能够满足4亿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透露,下一步将按照“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原则,分年度稳步推进已纳入规划的枢纽建设,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实施,物流服务具有广阔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物流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胡焓建议,进一步增强企业供给韧性、增强物流网络稳定性、打造高质量物流服务体系。(记者梁倩、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