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可以说最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因为医生直接与人的生命相关,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人们对医疗的要求就越来越高。
□湘声报记者刘敏婕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提交了一份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建议,这凝结着他对医学教育的长期思考。
作为知名医学遗传学专家,张灼华曾在国内外多所著名医学院学习和工作,担任南华大学校长后,他一直在探寻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医学教育可以说最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因为医生直接与人的生命相关,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人们对医疗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张灼华告诉湘声报记者。
除此之外,张灼华今年还提交了3份与立法相关的建议,呼吁构建新时代紧急状态法制体系。
改革医学教育,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此次新冠疫情大考,暴露出我国在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其中一部分问题与医学教育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在张灼华看来,有必要反思和改革医学教育,以应对现代社会对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疗的要求。
张灼华认为,首先要改革医学相关专业和学位设置,通过将不同专业课程模块化(公共卫生、大数据、卫生管理等),以改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复合型临床医生和医生科学家。他举例说明:“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增加学习一个公共卫生专业模块,便成为一位具有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临床医生。”
针对防疫专业人员和重症医生缺乏的问题,张灼华建议开展毕业后教育,培训平战结合医疗复合型人才,“在现有临床医生中挑选一批,进行强化重症医学培训;同时选一批定期进行疫情防控培训。他们平时依然是医院的医生,疫情来临时就成为了疫情防控和重症医学的骨干”。
张灼华还建议进一步改革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打通医学院校的院校教育和住院医生培训通道。
张灼华的建议,与南华大学正在开展的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一脉相承。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的5月13日,张灼华表示,南华大学将积极探索“医+工”和“医+理”的“4+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2年理科、工科专业学习与4年医学专业学习相结合,并鼓励医学生辅修双学位,同时鼓励工科和理科专业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攻读医学专业。
“这是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一种全新尝试,还需要得到各部门的支持,希望能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张灼华告诉湘声报记者。
呼吁构建紧急状态法制体系
张灼华今年还提交了3份与立法相关的建议——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构建新时代紧急状态法制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体系。
张灼华说,根据现行立法规定,不同突发事件所引发的紧急状态由不同政府部门依照不同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于影响面广、危害严重的突发事件,则成立一个临时性机构进行处理。“这种分部门、分灾种的应急管理体制虽然在形式上具有较强专业性,但实践证明,这并不是一个成熟有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非典事件后,中国开始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法律制度,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张灼华建议提高应急立法的位阶,及时修订和清理原有的法律规范,尽快制定独立的《紧急状态应对法》,加快综合性法律规范的建设步伐,增强应急法律制度与各常态法律制度的衔接,理顺应急法律制度与应急预案间的关系。
为罕见病连续呼吁已取得成效
“国家对于罕见病已经逐渐重视起来了,社会力量也在积极努力。”张灼华告诉湘声报记者。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后,张灼华曾连续2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呼吁加快对罕见病的研究、治疗、救助和立法。
罕见病,是指发病率极低的疾病,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至1‰。由于罕见病病种繁多、单一病种患病人数少,目前很多医院的诊断能力和水平相对欠缺,部分罕见病很难在第一时间诊断出来,误诊率高。在用药方面,治疗罕见病的药品大多价格高,患者和家庭负担重,一些罕见病还面临无药可治的困境。
为促进湖南省罕见病诊疗保障体系发展,在张灼华的发起下,湖南省遗传学会于2019年5月成立罕见病专业委员会。来自全省罕见病诊治领域的300余名专家,共同努力促进湖南省罕见病诊疗保障体系发展。
2020年4月1日起,治疗戈谢病和庞贝病的药物被纳入湖南医保特药管理,这是湖南首次将“超罕见病”(年治疗费用超100万、发病率超低的罕见病)纳入医保范围。通过基本医疗、特药管理、大病医保及慈善基金的共同发力,可为每位患者每年减免近45万元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