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政协
大美衡阳入画来
发布时间:2019-12-13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大美衡阳-5.jpg


  12月7日,湖南省报业协会年会暨“美丽湖南·衡阳行”活动在衡阳启幕。来自全省30多家报社的负责人和近百名记者,先后深入常宁市平安油茶小镇、南岳衡山水濂洞采风,领略衡阳的自然风光和美丽的人文景观。


  “绿”动常宁 常宁天地新


大美衡阳-4.jpg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标签,那么于常宁而言,“油茶之乡”“有色金属之乡”“世界铅都”便是其最耀眼的标签。


  对于大自然馈赠的“茶山”“矿山”,勤劳智慧、锐意创新的常宁人没有“坐吃山空”,而是坚守绿色发展这根主线,点燃产业转型升级引擎,推动传统有色产业“变绿”,大力发展油茶经济“添绿”,将绿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近年来,常宁市先后将“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国首批特色工业小镇”“全国油茶生物产业基地”等金字招牌揽入怀中。常宁因绿而活,因绿而兴,因绿而名。油茶经济形势喜人


  百万亩油茶花迎寒绽放,白花映衬绿叶,黄蕊点缀其间,远远望去,如同万千蝴蝶翩翩起舞……走进常宁油茶小镇西岭镇,徜徉在油茶林间,幽香阵阵,沁人心脾。


  在当地油茶龙头企业大三湘的鲜果现榨生产线前,一颗颗新鲜茶果经过色选、清洗、剥壳、冷榨、精炼等环节,分别变成鲜茶油、茶籽废渣浆液和果壳碎料。


  “这些油茶籽废渣浆液,我们可以从中提取茶皂素,用来制作洗发水、手工皂等天然洗护产品。”大三湘营销员冯安介绍。


  油茶小镇总面积30万亩,其中20多万亩为油茶林,有1700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是常宁茶油主产区之一。目前,该镇集中引进“大三湘”“中联天地”“殷理基”等20余家油茶龙头企业,探索从“一个果”“一棵树”深挖价值;同时在林下套种烟叶、油牡丹、尾参等经济作物,在林中散养“茶山飞鸡”,开挖“一片林”的收益。


  西岭镇只是常宁油茶产业“绿色海洋”中的一朵绚丽浪花。近年来,常宁把油茶产业作为最具成长性的富民产业来抓,成功创建全国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全国首个森林经营认证(CFCC)县(市)、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市),“常宁茶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出台了全省首个油茶地方标准。


  据统计,目前常宁油茶林面积100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46.2%。2018年产茶油1.14万吨,年产值达31.3亿元。


大美衡阳-2.jpg

11月花果同树的油茶景观


32487_zhangchunmei_1576177230855.jpg体验古法榨油的乐趣


32490_zhangchunmei_1576177339144.jpg油茶小镇航拍图


  文旅一体融合发展


  十里沙江绕村东流,潺潺溪水推动水车旋转,古井、古树、古桥藏着动人的故事,古榨坊里游客正饶有兴致地体验古法榨油,孝文化广场上传来孩子们背诵《爱莲说》的朗朗读书声……漫步油茶小镇核心区平安村,仿佛走进了一幅古香古色的山水画。作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一代大儒周敦颐后裔的聚集地,这里独特的油茶文化、孝廉文化,正吸引省内外的游人纷至沓来。


  在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的同时,西岭镇向油茶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迈进,从单一的油茶种植产业小镇向多层次生态特色产业强镇转变。


  目前,油茶小镇已初步形成“一带两心三区”格局,“一带”指十里乡土风情带,“两心”指现代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园暨古村落产业核心和“一山一水”生态绿心,“三区”即两个油茶产业区和一个生态农业区。


  以油茶为产业,以文化为纽带,以乡愁为体验。如今,油茶小镇的“油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正“绿意融融”——


  2018年,西岭镇生产总值达8.12亿元,其中油茶产业产值6.17亿元。每年带动旅游20万人次,年增收达3000万元。


南岳: :全域旅游,风景独好



32485_zhangchunmei_1576177177841.jpg南岳大庙内报业大咖们正在听导游讲解


32486_zhangchunmei_1576177213036.jpg南岳大庙圣帝殿


32489_zhangchunmei_1576177274883.jpg游客在南岳水濂洞景区攀岩


水帘洞.JPG水濂洞



  全域可游


  近年来,南岳区围绕南岳大庙、祝融峰等传统景点,建成以红星、水濂观光运动休闲区、古镇祈福文化体验区、中心景区观光康养区、十里茶乡茶文化体验区为主体的“全域旅游经济走廊”。


  如今,南岳全域皆景。除了夜游南岳、红星骑行、水濂赏荷、十里茶乡等新的“打卡”项目,其文旅融合也大放光彩。南岳区以“南岳庙会”品牌为依托,常态化开演万寿广场灯光秀、松麓街非遗演出。同时,祝融剧场、飞行影院、滑雪滑水等项目正紧锣密鼓打造。此外,大力推崇南岳素食特色餐饮,取得全国唯一一块“中国素食之乡”荣誉牌匾,发展家庭客栈和特色民宿,建成松麓街等特色文化街区和创客空间、VR体验馆等。


  从“一山一庙”到全域体验,南岳全新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留住了游客的脚步。


  全域共治


  前不久,南岳区南岳镇荆田村开展河道整治,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相关职能已整合至农业农村局)主动与文旅、国土部门对接,将河堤按照文旅相关标准打造成一处景点。而在以前,建设部门只要按照行洪、整治的相关标准建设即可,不需要结合旅游来设计建设。


  一个与旅游几乎不相干的部门,主动将本职工作与旅游结合起来,这种变化源于南岳区“全域共治”理念的深入人心。


  “老牌景区要转型升级,思想观念必须更新换代。”南岳区委书记曾建华介绍,近年来,南岳区以全域旅游发展总规为统揽,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思维落实到城市、乡村、用地、产业、交通、农业、林业、环境等相关工作中,建立健全“1+4”旅游综合管理机制,配套建立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的工作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目前,全区工作绩效考核中,旅游一项占比最高,旅游成了全区最大的指挥棒。以前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实实在在转变为围绕全域旅游的“全域共治”。


  同时,南岳区以“一村一旅警”“四型小区”建设为突破口,推行“区级领导包片、单位包路段、干部包门店”的旅游综治模式;建成高清监控、全城广播、对讲通信、灯光照明、人流分割和车流人流统计“旅游安保六大系统”;开创被公安部推荐的“外围控车、城内分块、庙内分流、分段截留,前导后控、出入分离”南岳旅游安保模式,推动建立从行业监管转向全域共治的现代旅游治理机制,全力保障了旅游公共安全。


  社区居民和辖区内旅游业从业人员也秉承“人人都是南岳名片、个个都是南岳形象”的态度,组建起一支支旅游乱象“啄木鸟”行动小分队,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南岳旅游乱象进行曝光。“一切为了旅游,为了旅游一切”早已成为南岳区的共识。


  全景提质


  近年来,南岳区提质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增设游客咨询点和休憩服务设施;提质改造中心汽车站,建设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交通换乘服务中心;提质城区免费公交,增设乡村旅游客运停靠点;开通城区至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旅游专线,实现了全方位的对外互联互通。


  同时,持续推进“厕所革命”,高品质新建和提质旅游公厕21座,完成13处“第三卫生间”建设,实现了旅游公厕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优化智慧旅游服务,加快建立大数据采集机制,全面提供视频监控、人流控制、环境监测、景区承载量公布等旅游服务,完善并扩展电子门禁和智慧票务系统;完善停车引导系统和“乐游南岳”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重点旅游场所、服务设施移动网络和WIFI全覆盖;实现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投诉处理一体化;建设“移动支付景区”等。


  “基础设施实现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提质。”南岳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燕说。


  南岳的常态化旅游志愿服务也给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全区3000多名在岗在职干部职工全是旅游志愿服务参与者。逢年过节,香期旺季,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通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设置义务咨询台、志愿服务队、示范岗、责任区、先锋号等5种服务岗位,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常态化,让外来休闲、游玩、祈福的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全民受益


  随着全域旅游新时代的到来,南岳区以“建设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旅游发展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向深度融合型提升,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2018年南岳区的年接待游客量从建区之初的66万人次增加到1164.17万人次,翻了17.6倍;旅游收入从350万元增长到100.42亿元,翻了2869倍;人均储蓄余额由96.73元增加到6.64万元,翻了688倍。机场、高铁、高速,让世界与南岳的距离更加亲近;汽车、票子、别墅,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让南岳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回首南岳区的巨大变化,是旅游发展,让南岳从农耕之乡迈向了旅游大区;是旅游发展,让南岳从默默无闻的小镇变成了享誉全国的旅游胜地;也是旅游发展,让南岳迈入了民富区强的新时代!


  本版稿件由湘声报记者李煜采写 感谢衡阳日报的大力支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