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
一份被100%采纳的建议案 ——邵阳市政协重点调研强力助推经开区改革
发布时间:2017-11-11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一份建议案,被市委、市政府100%采纳,232项行政审批权下放,背负着产业振兴希望的经济园区从此轻装上阵。


  这是邵阳市政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成效。邵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文密和市长刘事青多次点赞“市政协深入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更被委员们称为“值得写进市政协履职教科书的经典案例”。


  “政协的作用,要在围绕中心的实践中发挥;政协的价值,要根据服务大局的实效评判,这是本届市政协的工作理念。”邵阳市政协主席鞠晓阳告诉湘声报记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政协应该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


  产业振兴    市政协责无旁贷


  9月1日,邵阳经济开发区揭牌暨乡镇(办)托管仪式举行。与此同时,232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邵阳经开区,标志着经开区的建设与发展翻开崭新一页。


  “创造了目前湖南一次性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最多的纪录。”邵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飞鹏毫不犹豫地说,“本次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市政协堪称第一功。”


  半年前,周飞鹏还在为经开区体制机制不顺造成的发展瓶颈而担忧。2015年邵阳经开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为76.6亿元,而同年湖南16家国家级园区和长株潭地区20家省级园区的平均值分别为224.88亿元、150.6亿元。


  邵阳经开区的状况,映射出邵阳产业发展的尴尬。尽管工业一度辉煌,邵商名扬海内外,但多年来实体经济不振,日渐成为这座曾经的工业重镇的心中之痛。


  邵阳经济园区的发展,一直牵动着邵阳政协人的心,凝聚着政协委员的智慧。2014年,市政协常委会递交《加快邵阳市工业园区建设和调整北塔区城市建设投资管理体制情况》建议案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园区发展建设的实施意见》,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7年2月6日,邵阳市委经济工作暨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了“产业兴邵”集结号。市委书记龚文密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必须举全市之力,加速推动邵阳经开区转型升级,将其打造成全市的工业核心区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


  会议结束后,龚文密和刘事青分别与鞠晓阳协商,形成了抓紧研究制定促进经开区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共识。鞠晓阳敏锐地意识到,把这项战略决策落到实处,政协大有可为。


  2月22日,新一届市政协第二次主席会议确定了今年邵阳市政协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邵阳经济开发区改革与创新发展。龚文密批示,“希望市政协尽早出成果,以便市委、市政府督查督办。”


  3月,一个由来自11个部门的20余名政协委员和干部组成的市政协调研组,深入邵阳经开区、双清区、市直相关部门、园区和企业实地调研,带着“企业家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园区”的问题,倾听真实心声。


  市政协党组副书记王若波、市政协副主席周晓红分别率组赴贵阳、重庆、郴州、宜春、赣州等地经开区和企业调研,多方收集情况。


  “政协组织的这次调研非常扎实,仅我参加的调研和座谈活动中,鞠晓阳主席带队的就有七八次。”邵阳市发改委副主任何志红感慨。


  破解难题    调研报告干货满满


  回忆起2011年进驻经开区的情形,市政协委员、宝东农牧董事长王晚秋摇头苦笑,当时定好地址要拆迁,2012年一整年没动静,“我们急了,安排两个人专门盯着,第二年开始拆,第三年交地”。工厂建成后,又经历两次当地居民阻工,才算正式开工。


  经开区主体坐落于双清区内,征地拆迁涉及到双清区、经开区、市国土局三家单位,由于主体多元,推进起来往往乏力。


  “征地拆迁进度迟缓,一些项目因无法及时供地而流产。”参与调研的邵阳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杰雄坦言,“经开区编制性质不明,激励机制不活,也导致经开区内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激情不足。”


  在走访26家单位、57家企业,召开17场座谈会,编制汇总18套数据表格后,市政协调研组发现,“实力不强、总量不大、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领头不起”等问题像一把把沉重的枷锁,制约着邵阳经开区发展壮大。


  经过反复协商、集思广益,5月31日召开的邵阳市政协常委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邵阳经济开区改革与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并以建议案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


  令市领导们欣喜的是,这份涉及经开区发展目标、管理体制、机构性质、行政审批、机制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调研报告,避免了“思路多、意见多而缺少破解问题实招”的窠臼,紧扣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


  比如针对至关重要的经开区管理体制改革,市政协在调研报告中提供了3种方案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委托管理,征地拆迁工作从经开区剥离,园区合一、高配书记。


  3种选择的利弊在报告中一目了然,最终被确定的是第一种方案,即19个行政村从双清区分离出来,整体委托给经开区代管,征地拆迁安置、项目引进落地由经开区统一调度。


  “这是一份干货满满的凝聚政协智慧、饱含政协情怀、彰显政协作为的建议案。”何志红清楚地记得,2016年底调至邵阳工作的副市长彭华松表示“这是我到邵阳工作以来见到质量最高的调研报告”。


  权限下放    调研成果全部转化


  “我们的调研成果得到了100%采纳。”6月21日,鞠晓阳打电话告诉市政协研究室。


  当天,邵阳市深改领导小组召开第19次会议,重点研究邵阳经开区改革工作。每位参会者的桌前都摆着一份市政协调研报告,会议一致同意全力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彻底下放审批权限。


  七八月是推进邵阳经开区改革的集中攻坚期,市委从市政协“请将”,王若波被任命为经开区改革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意味着经开区改革从调研、决策到落实,市政协全程参与。


  随着《关于推进邵阳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千亿园区的实施意见》《关于下放一批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关于邵阳经济开发区托管双清区“一镇十村”的决定》等文件的出台,市政协调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经开区“松绑”后的活力效应立即显现。


  “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市政协委员岳芙蓉对此深有体会。2015年底,她所在的天香生物开始办不动产权证,两位专人辗转在各市直部门之间,一年后才拿到证,“现在各种事项都在园区里办,省了很多心。”


  一位邵商形象地对周晓红打比方,“以前在经开区办事,婆婆很多,但最后不知道是哪个婆婆管事,现在只用找一个婆婆了。”


  与此同时,经开区管委会进行机制改革,灵活的绩效工资制度激发出大家的工作热情。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助理伍旺勇坦言,“原本希望市政协能解决一两个问题就不错了,没想到解决得这么彻底。”


  “有了足够的权限,我们在招商引资中更有底气。”周飞鹏信心满满,“邵阳经开区一定会成为更多企业家的投资热土。”


  王晚秋今年想加建技术研发运营中心,周晓红主动到宝东农牧开现场调研会,企业拿到50亩地,一年后就能建成运营中心。首次担任政协委员的王晚秋坦言,“以前以为政协做不了蛮多事,没想到政协做事的效果这么好,当委员觉得很自豪。”


  边调研边协商 各方达成共识


  “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令邵阳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们深有感触。


  市政协关于经开区改革的调研协商,正是一次邵阳市各部门增进共识、促进团结的过程。19个村托管、232项审批事项下放,牵涉到近20个部门,各方的犹豫和担心可想而知,这也是此前改革难以推动的症结所在。


  面对重重矛盾,市政协内部也曾有过顾虑:“我们是不是管得太宽了?别的部门会不会有意见?”


  “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由于一些不同的声音而不去做,政协将一事无成。”鞠晓阳的态度很坚定,“政协能跳出部门圈子,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市委、市政府更有参考价值。”


  在这次调研中,双清区、经开区、各政府部门都通过政协来协商,既有集中座谈,又有分别交流。通过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各方的共识在碰撞中越来越清晰:机制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对经开区发展至关重要,关乎邵阳800万人民的长远利益,部门利益应该服从整体利益。


  鞠晓阳回忆,6月底市深改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经开区改革方案时,市领导原本以为各部门多少会有不同意见,但大家都说“市政协前期已经协商过了,我们都支持”,改革方案得以顺利通过。


  “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这是民主的真谛。”王若波明显感觉到,“重要事项找政协商量”已经成为邵阳市委、市政府的一种决策思维、一个决策环节,“书记、市长经常找我们商量,说请政协了解一下各界人士的想法和建议、请政协先进行调研把情况摸准。”


  “这既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政协工作的肯定和重视,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要求我们要懂协商、会协商、善议政。”市政协副主席肖益林表示。


  “参政议政要立足全局想大事、议大事、干大事。”鞠晓阳说,要继续发挥政协优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为邵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