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政协
奔向幸福的旅程  湘西州政协机关帮扶贫困村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6-02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王庆祝 吴天宇

  在德夯峡谷之上,有一座创造了4项世界纪录的特大悬索桥——矮寨大桥。吉首市矮寨镇补点村就在大桥附近,一条名叫洽比河的边上。

  洽比河边,补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施正珍的14个蔬菜大棚依次排开,棚内的蔬菜长势喜人。他高兴地说:“这是州政协帮我建的,建成4个月收入已经有1万多元了。听说州政协还联系了项目,往后的日子好着呢。”

  湘西州政协机关将吉首市矮寨镇补点村、峒河街道办事处小溪村定为新一轮扶贫村以来,着眼长远,精准扶贫,和乡亲们一起踏上奔向幸福的旅程……

  

  深耕基层

  夯实精准扶贫之根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干部看支书……”这首有关精准扶贫的民谣形象地表明,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是关键。

  2016年,州政协机关派出最优秀的干部组成扶贫工作组,从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始,躬身基层,精耕细作。

  工作组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配齐配强村支两委,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与周边村交流、邀请专家来村讲座等,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担当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让“堡垒”迸发出新活力。

  与此同时,工作组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创建了精准扶贫联动体系。对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职责进行细化分工,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重要工作部署、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实行集体研究、民主决定。这种互动共振的帮扶模式,创建了州、市、镇(办事处)、村四级联动的精准扶贫工作体系。

  依托“堡垒”, 两村在认真细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街道)审核、市扶贫办复核、市人民政府审批”的精准识别程序,共确定2016年建档立卡未脱贫户34户94人。按照 “一户一档”“五个一批”等原则,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脱贫套餐。

  

  发展产业

  强健精准脱贫体魄

  为布局好产业,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多次带队到两村调研考察,提出“因地制宜、科学选项、注重生态、带动旅游”的思路,以及把补点村打造成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样板村、小溪村打造成吉首市“后花园”的目标,以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推动脱贫攻坚。

  根据两个村的实际情况,工作组分别提供了极具特色的个性化帮扶。

  在补点村,重点推行“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级致富带头人作用,分别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和果蔬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18户57人,人均增收1200元。补点蜂蜜远销浙江、广东等沿海省市,果蔬基地目前已经种植了黄金李、贡柚、黄桃等果树及菠菜、辣椒等蔬菜,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在小溪村,着力建设村级产业园,发展以魔芋种植为主,西瓜、香瓜、黄桃、猕猴桃、葡萄等水果为辅的农业生态项目。产业园流转土地48.9亩, 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9人在园区务工,人均增收410元。在工作组的鼓励和支持下,小溪村农家乐从无到有,目前发展到6家,户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去年全村游客接待量接近20万人次。

  工作组还千方百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将村里闲置办公室出租给合作社、施工单位,以及整合资金入股合作社分红返利等方式,实现了合作社、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的多赢。2016年补点村成为吉首市独立完成集体经济任务的示范村。

  

  内联外动

  打造神奇魅力乡村

  众人拾柴火焰高。州政协倾力内联外引,聚力帮扶,“中促会”就是最显著的成果。

  2016年,在省政协的牵线搭桥下,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简称“中促会”)将补点村作为精准扶贫联系点,计划将其打造成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景点。

  去年6月,中促会与湘西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支持补点村实施精准扶贫资金1000万元,项目涉及新能源开发、水利工程建设等,州政协负责监督实施。目前,1000万元扶贫捐款已分两期到位。

  为蓝图落地,州政协与多方对接,会同相关部门缜密勘察论证,生态文化旅游规划“六一四寨”新鲜出炉:一条提质改造的旅游观光公路、一条旅游观光防洪堤、一个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园、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一个160KWP的光伏发电站、一个百亩蔬菜园,四个自然寨的民居改造。

  项目的推进让千年苗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今年年初,补点村被列入全国第四批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

  小溪村距离吉首城区2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三王庙原址、雷公坡寨堡、洪家大院等众多古迹,2014年入选全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为让“珍珠”更耀眼,州政协专门聘请省建筑设计院制定了小溪村传统村落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于去年争取专项经费500余万元启动了卧龙泉游步道、观光亭、洪家桥、龙午河清水码头等一批建设项目。随着相关项目的次第花开,小溪村临近城市、生态环境好的旅游优势不断凸显,村里的农家乐由零发展到4家,不仅创造了近20个工作岗位,还让生态旅游发家致富风生水起。

  兜底民生

  幸福旅程一个不能少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州政协视结对帮扶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政治责任,按照“谁帮扶、谁负责、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将帮扶成效作为对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016年,州政协26名党员干部与小溪村4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了“一家人”,18名领导干部成为补点村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亲戚”。

  在补点村,州政协机关党员干部帮助贫困户时远隆发展台湾泥鳅,为年迈的石柳花改造了房屋、帮扶了蜜蜂养殖,帮石大正争取到危房改造指标,还为石大秋联系了医院。石家佑夫妻俩年过七旬,儿子智障,一家人全村最穷,在州政协机关干部的帮助下,全家如今年收入近2万元,养殖的蜂箱年底还能创收8000元……

  在小溪村,为帮助与病魔抗争的23岁女孩洪芳芳,州政协机关干部从相关部门争取到大病救助资金5000元,与工作组一起发起微信轻松筹,筹到善款6200多元。洪送生一家三口均为疾病所困,处境艰难,州政协机关干部除为他争取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外,还协调有关部门为其子洪祖星安排了生态护林员的公益岗位。当得知自己能够每月拿到1000元工资时,沉默寡言的洪祖星哭了。

  一项项饱含深情的扶贫措施,让当地群众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作组视其为至亲的赤子情怀,还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