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
五届益阳市政协工作纪实(二)
发布时间:2017-01-02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竹凉席之乡”浴火重生

  益阳市政协首场“双月协商”成就的履职经典


初具规模的竹凉席产业园。右图为整治前的竹凉席加工作坊。



2014年5月28日,益阳市政协召开了首场“双月协商会”。“竹凉席产业转型升级”以足够的价值和分量,成为会议的主题。

会上,竹凉席产业污染严重、亟需升级等严峻问题,被毫不避讳地剖析开来。益阳竹凉席产业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竹凉席生产加工的从业人员达15万多人,产值16亿多元,益阳因此成为国内知名的“竹凉席之乡”。然而,产业发展整体上呈现出“散小乱差”和拼环境、拼资源的恶性竞争态势,一套蒸煮锅、抛光桶,就能组成一个生产作坊,浸泡、蒸煮、消毒等生产环节中使用大量化学药品,严重污染耕地和水源,甚至导致当地村民需要买水度日。

协商会上,委员们针对历时4个月调研发现的问题,建议实现竹凉席产业的清洁化生产,做到无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残留;实现合作化经营,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出台地方性质量、技术标准,引导和扶持一批专业合作社和品牌企业等。市政协将形成的协商意见,以《双月协商专报》的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

委员们的诤言良策很快转化为党委政府的行动举措。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重拳整治,592家污染企业被关停。时任市长胡忠雄对《双月协商专报》作出“三个一”批示,要求建立一个专业园区和一批专业合作社、出台一个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两年间,市政府结合市政协的协商建议,出台了《益阳市竹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益阳高新区出台“两头在外、中间集中”的竹凉席产业整治思路,将断料、冲条、切割、打孔等前段工序和串片、包边、贴牌、销售等后段工序,交各家各户自行完成,污染严重的蒸煮、抛光、晒片等传统工艺则由碳化加工工艺取代,统一向竹凉席产业园集中。

如今,来到位于高新区北峰山竹凉席加工产业园,可以看到,园区内花草扶疏,三幢粉刷着白漆的双层厂房已投入使用,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流水线操作,厂房和园区均闻不到刺鼻气味。

产业园第一家入园企业,天翔竹业的董事长莫厚辉是益阳市政协委员,也是碳化凉席工艺的领跑者。莫厚辉改进的碳化技术设备,不仅实现自动化操作,还通过高温烘烤来取代原有污染环节,无需使用化学物品,有效解决了对水源污染的难题。

据介绍,目前碳化工艺技术已较为成熟,全市正在积极推广这项碳化技术,益阳的凉席加工业每年将少用3万吨化学药品,还能节约用来晒竹蔑的耕地8000余亩。


听民声  解民困

“委员工作室”建到百姓心坎上


哪里离群众更近,政协委员就在哪里;哪里听民声更近,委员的工作就在哪里。益阳市政协将履职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引导委员将办公桌“搬”到社区,由此,“政协委员工作室”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里,走进了百姓的心坎上。

2014年3月,益阳市政协创新履职方式,在沅江市金田社区、高新区福竹社区、资阳区三圣殿社区等8个社区设立了委员工作室,选派220余名委员进村入户,旨在倾听民声、汇集民智、解决民困。

沅江市金田社区有相当一部分拆迁户多年来一直得不到妥善安置,委员工作室紧紧盯住这一老大难问题不放,尤其是黄加忠主席,通过多种途径,为解决这些问题奔走呼号。现在,拆迁户安置建设项目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已分配到户200套、400人,年底前绝大多数住户便可乔迁新居;二期工程即将竣工;另一个安置建设项目正在筹划中。

资阳区三圣殿社区委员工作室的委员捐资2万余元帮助社区建立了图书室,争取资金近60万元,启动了社区部分街道和下水管道改造工程。

赫山区竹山社区委员工作室积极与市红十字会联系,在社区开设一个爱心博爱超市,免费为社区贫困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

茂林社区委员工作室为社区解决了居民与燃气公司存在的多年纠纷,维持了社区的和谐与安宁。

“整治污染企业”、“改造社区下水道”、“资助大学生就学”……不到三年时间,委员们通过工作室,收集社情民意407条,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难题506个,市县两级政协共建成委员工作室21个。居民感慨“以前觉得政协距离很远,现在发现政协就在身边,而且做事实在!”

“这座为民之桥越来越宽阔通畅了。”市政协主席黄加忠说,两年多的实践表明,委员工作室确实是反映民声的载体,是党政了解民意的桥梁,也是政协深入基层、面向群众的工作平台。


行动书写答卷 关怀温暖人心

益阳市政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掠影


2016年6月4日,市政协在扶贫点举行“扶贫攻坚委员在行动”义诊,受到村民热烈欢迎。


被问起今年的收入如何,益阳市南县浪拔湖镇诰封嘴村贫困户周明芳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露出一口白牙:今年养殖的7亩龙虾喜获丰收,买了摩托车跑业务,下半年养了一群活蹦乱跳的仔鸡,增收致富的门路又扩宽了一条......周明芳说,自家日子越过越红火,得感谢市政协委员杨立华、熊丽红的帮扶。

今年以来,益阳市各级政协组织的1900余名委员,聚力扶贫攻坚,用行动书写着精准扶贫的温暖答卷——深入扶贫一线,进村入户沟通协商、调查摸底,坚持一村一方案、一户一政策……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市政协牵头扶贫4个村。其中,市政协主席黄加忠牵头帮扶赫山区兰溪镇龙荣村以后,为该村筹措200万资金,建立了“精准扶贫十年助困金”,筹措35万元建立“精准扶贫助学金”。在今年秋天开学之际,扶贫工作队启用7万余助学金,为贫困家庭子女资助学费1000至3000元不等,让孩子们都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

工作队在走访时发现,龙荣村村民健康意识较为薄弱,“看病难”的问题较为突出,于是决定开展一次义诊活动。今年6月4日,市政协联合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有300多位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现场请专家进行诊治。

龙荣村村民邓伟军是黄加忠的“一对一”帮扶对象。邓伟军夫妇俩都是残疾人,一家人靠政府低保救济和年迈的母亲种田,勉强维持生活。

结对帮扶后,除了提供兜底保障,黄加忠还5次上门慰问,送去慰问金,了解邓伟军的生活难处。知道邓伟军儿子3岁,正值学龄前教育,黄加忠拉住邓伟军的手,动情地说:“你们的困难,我们会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小孩今后读书的问题不要担心,一定要把他培养成才。”有委员主动提出,黄加忠退休后,愿意接棒资助孩子就学。黄加忠婉言谢绝,表示“我会一直资助到孩子大学毕业。扶贫绝不仅仅是我任期内的一项工作,而是我的长期责任。”

在南县茅草街镇福兴村和浪拔湖镇诰封嘴村、赫山区泉交河镇新林村,委员们分别采用小型光伏发电、编织竹凉席、生态养殖等产业扶贫形式,增加了贫困家庭的收入。委员们用关怀温暖了贫困户的心——全市各级政协委员结对帮扶困难农户2105户,助学1009人,帮助解决就业984人,建立了12个“精准扶贫助学金”,首批确定帮扶发展特色产业项目12个,助推一批背街小巷改造、山塘整治、村组道路建设启动......


升级互联网+,打造“智慧政协”


一个门户网站、六大系统平台、一个大数据中心,“1+6+1”组成了益阳市的“智慧政协”。

“这个想法是今年年初,在省政协云平台建设的牵引下产生的。”参与了这项工作的市政协工作人员介绍说,希望通过数据的长期积累,随着省政协云平台建设向基层政协延伸,达成与省政协、区县(市)政协数据资源共享,实现政协工作节约资源、优化服务、提升效益的目的。

配合省政协云平台的建设思路,益阳的“智慧政协”项目围绕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委员履职管理等工作规划,设计打造了政协微平台、提案办公系统、社情民意信息系统、委员履职管理系统、委员之家、“履职通”APP六大平台。10月25日,“智慧政协”正式上线。

项目刚上线,委员们就现学现用起来。一位益阳市政协委员下载了“履职通”APP,已经设置了个人头像和基本信息,他说,“使用起来还有些不习惯,很多功能我也在摸索。不过,确实方便了很多,随时都可以用手机登录上去看政协机关的新动态。我正手头筹备的一项提案,也打算尝试通过APP来提交”。他说,未来最期待的是有更多的群众用起来,通过大数据的整合,直接反映出最真实最迫切的社情民意。

市政协主席黄加忠表示,“互联网+”与政协工作相结合,可为政协工作带来“新的生命、新的体验、新的活力”,希望“智慧政协”能推动工作全流程无纸化、移动化和智能化,激励委员履职热情,促进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湘声报记者黄河、程琴怡采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