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楠木村里的苦与乐
发布时间:2017-04-22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何晓晓



  2015年6月,我被县委派驻黄土铺镇楠木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和村支部第一书记。近两年时间里,在扶贫路上,我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楠木村距祁东县城42公里,全村528人,大部分人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增收渠道单一。驻村之初,我带领2名工作队员,按照户籍花名册和镇、村提供的贫困户名单,逐户走访,我们的民情日记写了厚厚两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脑海中逐渐留下了印象。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楠木村的贫困,与其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差不无关系。山村有水没利,一条长长的溪流,常旱而不保收;一座小小的水库,有雨不能存;山民不安心山冲,连喝上一口放心水都难以保障,致使农田荒芜,旱土失耕。对此,村支两委和工作队将征集到的村民“兴水治水”的意见,列为头号议案。

  2015年11月,工作队邀请水利专家进村“会诊”:给群众普遍关注的3处江堤“开处方”,给能灌溉200多亩稻田的楠木水库“把脉”,给饮水安全成问题的260个山民“解烦忧”。村里筹资有困难,我们工作队跑上跑下,争取援助近100万元。

  为了尽快修缮村里的水利设施,工作队员们轮流值班,跑项目,跑资金,跑设备,跑材料,有时白天与山民一同干,挑沙石,拌砼浆;晚上则与山民商研项目的排工进料……日子虽然苦,但更多的是乐。

  如今,3处长达260米、高2米的农田水利护坡、江堤护砌竣工了,长达6年不能解决的水毁工程得到恢复,山区农民40多亩“口粮田”也有了保障。而渗漏了近10年的楠木水库实施了防渗保安工程,蓄水增高了,下游又有几十亩稻田列入了灌区。8组的贫困户卢银山高兴地说:“有工作队的帮忙,我们有干净的泉水喝了。”

  村里有13户贫困户居住的是解放前后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子,危在旦夕。为此,有的山民寄居在外面村和村小学;有的干脆不住。刚进村时,有位贫困户戏言工作队:“我们有房不能住,你们扶贫怎么写脱贫总结?”对此,镇村和工作队决定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民生工程来抓。

  经过调研,我们选择集中安置,地点在距山村6公里的小集镇上,但有些村民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的“胎腹地”。为此,镇村干部和我们分别上门苦口婆心做工作。甚至一位不愿见面的村民,也让我们从山林里找了出来,在易地搬迁扶贫协议书上签了字。

  因自然条件恶劣,楠木村里的电话常遇雨不通,遇雷不畅,遇风无用,信息闭塞。2015年11月4日,有位贫困户因电话打不通,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不幸去世。这样的状况,让镇村干部和工作队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山村建通讯信号铁塔,投资大、难度多、回报少,确是事实,但我们从未放弃,不断奔走呼吁,终于在2016年11月迎来了县铁塔公司。从选址到测量,从修路到清基,从进料到架设,工作队与施工员、村民一起将一块块材料装运到460米高的山上、一袋袋沙石搬运到山巅。如今,楠木村早结束了电信不畅、手机无讯号的历史,为实施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现在的楠木村已通过省、市脱贫验收,正走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在这里经历的苦与乐,都将成为我人生的美好回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