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何立伟:从读书中找到自己,才是最好方式
发布时间:2017-04-22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最是书香能致远。在这个高速运转、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为今天的阅读提供了更多方式和选择。不论是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还是手指触屏的电子阅读,读书的本质与意义都不应该被冷落和遗忘。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两位爱书人动情讲述滋养他们心灵的阅读故事。

  讲述人


   

  何立伟,现为长沙市文联名誉主席,曾任第九、十届省政协委员。

  读书不可太功利

  阅读永远是获取人生经验的途径。一个人的阅历总有限,借别人的眼同笔,或许我们就进入了另一种人生的洞穴,得窥了不同的生命的风景。通常,世界名著之所以为世界名著,除了写得好,更重要的就是提供了这样的风景。

  我的文学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个时代的文学氛围非常好,仿佛全民都在热爱文学,爱文学也几乎是每一个知识青年的共同爱好。受此影响,我开始写作,先是诗歌,后是小说。我一直保持阅读,虽然算不上一个勤奋读书的人。有许多的书,给了我智慧,给了我人生和写作的启发。不读书,我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

  对于读书,我向来无计划。到书店里逛,要买什么书,亦是无主题,碰到与当时心情合拍的,就买下。若心情还在,又有闲暇,就一卷在手,叼根烟,跷个二郎腿,把手指头一行行移着看下去;若心情不在,或者买来的书竟束之高阁亦未可料。总之,我是个由兴趣的鞭子抽着向前走的人,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尤是如此。

  当然兴趣有高有低,有雅有俗。我天性里多少还懂得要讲一点品位。好书如同好茶,不只是解渴,还要细品其中的意韵,让思想有一点余香,让情绪有一点缱绻,这才是读书的乐趣。我以为读书也似做人,断不可太功利。缺什么补什么,固是一种读法,但凭着兴味来读书,似乎于我更相契。所以我读的书,很杂,很乱,然而于我的人生却大有裨益。

  喜欢的书,亦可一读再读。有一年过年,闲暇颇多,于是翻出《红楼梦》,再来读一遍,只觉得曹雪芹把他那个时代的生活人物,样样写得细致,活活如在眼前,细细的精彩无处不在,佩服他一枝笔写得开,浓词艳赋亦是把人往情绪里带去。想起市场上那些畅销书,哪一本当得它。心里就说,有些经典一经成了绝对标准,你看了它,看什么于是皆看不顺眼了。

  但是实话说,并不是世界名著就那么好读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喧嚣与骚动》还有《罪与罚》,我就没有读得完。读书也如交朋友,有些人甚好,但就是不与你投契,有什么办法呢?那就只有敬而远之。但是有些书,你一读便放不下手,且还不愿意读得那么快,要好好享受,慢慢过瘾。读完了,叹一口气,说:唉,怎么就完了!这样的书,我读过的就有好几本:《你好,忧愁》《逃跑》《绝望》《夏夜十点半》,还有《老残游记》。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沈从文写的《边城》。我认为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可以去读一读,不但要读里面的故事,更应学着去领会作者那种追求人与人之间至诚至爱、善良美好的世外桃源的境界,这样人的心灵就会沉淀,会受到洗礼,会远离浮躁。


  最愉快的读书在旅途

  我认识中国当代许多优秀的作家,并与他们成为好友。我们都是以文会友,声气相通的人,自然走到一起,聊起来,会有许多共通的话题。

  中国的当代作家,有几位的书,我见着总是要买来读。比方韩少功、史铁生、阿城,还有王朔。除王朔外,其余几位的书并不怎么流行,但显见得,他们的书比流行的书要好得多。因这几位有智慧、有才情、有趣味,且字里行间又秉有人格魅力。还有一条:真正的好东西,差不多流行不起来。总的来说,当代中国作家依然是乏善可陈。有虚名的多,有水准的少。

  早些年,我读完了美国作家杜鲁门的长篇《冷血》,虽然也算是畅销书,但那种水准,及杜鲁门所具备的那种学养、思想、视野同境界,包括驾驭语言同题材的能力,目前国内恐怕尚无一位作家可以望其项背。何况他还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呢。但中国的作家少有悲哀,多有得意。这是令人感喟的。

  读书的方式,古人总结为“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其实每个人不同,我以为最愉快的方式是在旅途上。前些年去丽江,同行有五六个人,邀约了逛古城,我说你们去吧,我一个人乱走。其实是一个人跑到山顶上一家客栈里,那客栈可以鸟瞰全城,也有茶喝,从袋子里摸出一本书,把半部书一气读完。又叫了饭菜,边吃边回味书里的种种妙处好处,这快活别人不知道,唯我自己知道,是所谓的“偷着乐”。另一回是在大理,住在一个带后院的客栈里,客栈有书吧,后院里有花草,就抽一把竹靠椅,躺下来,把一本书举得高高的来读。读得倦了,又把书盖在眼睛上,懒懒困上一觉,有蝴蝶在脑壳边上飞来飞去,那情形极是有诗意。人生得着这样的闲暇,有阳光山水同一册好书相伴,真是幸甚至哉。

  我喜欢各处走动。看看不同的世界同人生,听到不同的口音,望到不同的面孔,这是干甚么?这就是沈从文公说的,读社会这本大书。其实最难读的书,亦是最有益的书,便是社会这本大书。


  碎片阅读方便却无营养

  现在,人们习惯用电脑、手机碎片化阅读,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读书介质在悄然发生变化,人的阅读也在发生变化,尤其现在的90后、00后,只要静下心来进行阅读,翻卷有益,我们不能苛求他们还天天端着一本书。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大量的时间被工作占据,阅读的空间被挤压,上下班期间的公交车上、地铁上,一天可能要浪费两三个小时,那么手机、平板电脑这种媒介就给了人们更多的读书选择,这里面有更多可选择的书可以读。当下,微信、微博就很好地适应了人们这一阅读习惯,也为短篇小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平台。

  但是,凡事有利有弊,这种短平快的阅读,逼着人们变得肤浅,因为没有完整的阅读时间,没有完整的阅读,只是看到只言片语的小段子、小网文、微文章,其思想含量是非常低的,就如西方的肯德基一样,虽然好吃,但是没有“营养”的。

  阅读将生命个体跟广大的世界联系起来,这是阅读的好处。任何人,都不能放弃阅读。从读书中找到自己,这才是读书最好的方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