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又见海棠——怀念国画家曾晓浒
发布时间:2016-03-04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我珍藏着一本题为“艺海撷英”的册页,落款为晓浒。册页第一面,一枝海棠于蒙蒙酥雨中鲜活无比,令人顿生秀色无边之感。作画人借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寒》题诗云:海棠不失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转眼春寒又至,作画人、著名的国画大师曾晓浒先生作古已一年。端详八年前初识先生时所作海棠,仿佛又值春日,隔窗看着窗外细雨中的桃红柳绿,焕发年轮的生机。

  

  是的,先生的人生图画宛如海棠,那缤纷的情趣,那执着的筋骨,那特立的风度,于冷暖之中驻守着自己的园地,芳华天成,骨气傲人。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与国画大师张大千交往甚密。年幼的他被大师的画笔吸引,一颗纯净的心陶醉于宣纸上的多彩山水。种子总是钟情自己的故土,一种寻根意识伴随先生的脚步,深深烙印于生活与创作之中。在先生的笔墨下,山有根,水有根,花有根,做人更有根。这根在先生青年求学时的广州美术学院,便长出岭南画派的新叶;这根在先生执教几十年的岳麓山下,便生出真情、真境、真笔墨的“三真”的艺术主张,影响着湖湘画俊,融合南方画风的细腻与北方画风的豪放,赋予山水景物灵性。

  

  曾晓浒先生的求真理念,外化为艺术上的生动实践。我观先生的山水墨宝,画面集山之秀、奇、韵、致于一域。纵然走遍了众多山水,面此画境,仿佛熟悉,又仿佛陌生。那溪水的源头,那行人的归处,都在白云缭绕间若隐若现,赢得世人对曾氏山水“风雅明媚”风格的推崇。任何艺术的表达,都是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观察,是内心真情的流露。这恰如海棠对大地与季节的应答,她更是一扇窗户。

  

  纵观先生的画作、书法或篆刻,在表达自然之道的审美情境之时,也深深融入了苏东坡倡导的“士人画”气息。其实,先生的文人性情,总借着艺术的花叶,吐露着自己的心声。先生有一日受邀作画,一支烟毕,我递墨铺纸,准备观先生之画时,一首《满江红·江汉西来》跃然纸上。词为苏东坡在武汉所作,描写长江从蜀西来的江汉景色,发出华发之年人生感慨。苏东坡是先生尊敬的词人与画家,不仅因人生主张的共鸣,也与先生在蜀鄂都曾留下乡愁有关。捧读先生行云流水的书法,我又似乎感触到了先生想要表达的情绪。这于红尘中“追黄鹤”的寄托,也是海棠花开的梦境,独洁于斯。先生的心灵之真与画境之真,总生出一种向往,令我心仪;总生出一种力量,催我奋蹄,那是先生的山高水长,让我明白的真之理。

  

  一日,先生作海棠花鸟画时,我拿出一幅号称长于画鱼的某公的画作,请先生指点。先生仔细观察,肯定其写意还是有功底,但也指出画作的江湖气太重。先生无意间的话语,让我强烈意识到一个时期画坛存在的江湖现象。先生超然于外,涵养着自己的一腔正气。他勤奋创作,只为艺术的知音。过度的包装与炒作,被他握烟的手挡在门外。一方面,他的画不断被市场推崇;另一方面,你又很难从电视与展览上觅到他的身影。每每夕阳西下时,他与相濡以沫的老伴陆老师,相扶于师大校园的林荫道上,斜阳剪出一幅极简生活的美好。海棠树姿优美,春花烂漫,入秋后金果满树,芳香袭人。我一回回伴随先生的步伐,仿佛亲近红尘独秀的海棠树,在时序的轮转中,忘却江湖的阴晴,举一冠绿云,开一丛棠棣,行就江山无限。

  

  品读先生的创作,我深刻感受到传统创新的魅力。在传统的文人画作中,他们把擅长的诗词与书法带入绘画中,书法便成为笔墨的根底,诗词成为意境的转换,最终将文人写意画锻铸成书骨诗魂的写意画形态,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先生深谙画印书诗合一的道理。每每作画,无论花鸟山水还是人物,题跋的诗词信手拈来,笔画劲炼的书法,正闲出彩的自刻印章,与画面浑然一体。且作画写字全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我时时好奇,先生随身携带的,无非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文件布袋里装着的几支画笔,但一旦宣纸铺开,就犹如打开了一部全书。先生画笔所到处,如鱼得水,浑然天成。其实,这一切与先生骨子里的文人情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分不开。

  

  在张张宣纸上倾泻的无限江山之爱,其实源于先生对百姓的民本情怀。先生作为优秀的致公党党员,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积极为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作画间隙,先生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每每谈及自己撰写建议提案、共商国是的情景,就流露出幸福之情。这种民本情怀,在无论峻峭或秀美的山水画里,牵牛的老农,跋涉的行人,归来的渔舟,往往都寄托着画家的所思所见。在他看来,色彩斑斓的山水,正是天人共生的承载。

  

  细雨中我又一次来到二里半,穿过湖南师大老校门,一眼就看见了花坛中先生书写的红色校训。先生十分重视教师这个称号。作为我省第一个获评的美术教授,他以自己精湛的画艺和诲人不倦的教风,几十年如一日传道授业解惑。他教出来的王金石、旷小津、曾进等一大批弟子,已成为画坛栋梁。

  

  我出生于巴陵,再读陈与义作于巴陵、先生又极为欣赏的诗《春寒》,联想和先生结下的忘年之交,冥冥之中总有一种缘分的情愫萦绕。户外初春阳光的明媚与寒气的清冽互相交融,海棠花开得十分热烈。我仿佛又见先生从海棠花丛中走来,点一支烟,挥动如椽之笔,泼墨出多姿多彩的春天画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