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他的作品“风趣幽默,充满张力”,有人指责他的文字“俚俗不雅”。
冯唐,原名张海鹏,70后知名作家,因长篇小说“北京三部曲”《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而被读者熟知。
◆湘声报记者 寻晓燕
9月2日,一身休闲装扮的冯唐,现身长沙梅溪书院大讲堂,白色T恤上“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字尤其显眼。
冯唐的外貌形象显得独具个性,但言谈举止间自有一种谦和与端庄。生活中的冯唐,与文字里高冷和张狂的形象颇有差异。
此次来湘,冯唐是以特邀嘉宾的身份,给老友谭伯牛著的《战天京》一书再版客串主持的,冯唐调侃自己是来当“牛粪”(粉丝之意)的。
尤敬曾国藩
冯唐将曾国藩视为最敬佩的人之一,曾在《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一书中收录了写曾国藩的文章,也因此与致力于曾国藩传记研究的湘籍学者谭伯牛有了10余年的交情。
当天这场主题为“半透明的历史与文学”的对谈,围绕《战天京》展开。冯唐就曾国藩的人生际遇、精神遗产及历史写作、文学创作等问题,与谭伯牛展开问答式对谈,讨论间穿插着两人过往的趣事。
对《战天京》这本注入大量书信、奏折、笔记等史料的晚清人物评著,冯唐甚是喜爱,坦言至今珍藏着2003年首版的《战天京》蓝皮本。
他认为此书再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晚清军政名人,曾在书评中写道:“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是100分,《战天京》可以得70分。”
“关于曾国藩的相关典籍,除了奏折,其它我都通读过,对他算了解。”言谈间,也透露着冯唐对曾国藩颇有深研。
冯唐认为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成事”第一人,他的家书,对于现世的治家治国等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引用悼念曾国藩的名联“为师为将为相,立德立言立功”,冯唐希望自己的文字将来可以“立言”。
冯唐喜欢读史书,笔名冯唐即取自《史记》里边《张释之冯唐列传》,他喜欢这位西汉人物的不知忌讳,说真话,活得长,希望“用文字打败时间”。
写作主要凭兴趣
“可以签本《春风十里不如你》送我吗?”这是冯唐最近频繁收到的请求。不过,这的确不是一本书,只是他书里的一句话。
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改编自冯唐小说《北京北京》,网络播放量达50亿次。而这句“春风十里不如你”,出自他《三十六大》一书中的诗句。
冯唐从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随后托福考满分,赴美念MBA,毕业6年后,成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目前从事医疗投资。过去20多年间,冯唐以张海鹏(本名)的身份,一直“用近乎凶残的意志力,逼着自己做事、生活”。
挣钱的同时,他写小说、写诗。留学、工作之余,张海鹏写下了著名的“北京三部曲”——《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和《北京北京》。这半自传形式的三部曲,让他从文学票友张海鹏,成为了作家冯唐。
回忆自己刚开始写作时的状态,冯唐形容“像曾国藩初带兵,不要钱,不怕死”,心中了无羁绊,我行我素,无法无天。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冯唐,在诗人、作家、医生、商人、古器物爱好者等身份之间自由辗转。
但冯唐最看重作家的身份,他坚持写作,速度一直不紧不慢,写的依然是那些奇思妙想与怪力乱神的文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写作不应该是闭门造车,多重身份让我对世界的认知更加多面。”
冯唐说,写作主要凭兴趣,并无刻意做规划,前半生已经过去了,希望下半生能继续按照之前两三年一本书的节奏走下去。
探寻人性特质
7月,冯唐的最新小说集《搜神记》出版。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冯唐的描述是——“这个世界的慈悲和智慧,掌握在少数被称为神的人手中,他们善于技也精于艺,亦正亦邪。我要搜到这些人,和他们来一场精神、技艺的斗法,考验他们的性情与技艺。那些触动并赢得我的人,我要给他们写一部小说,书名就叫《搜神记》。”
作为理科生,面对阿法狗(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冯唐认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进步到能代替人类最复杂的、有创造性的工作。他希望搜寻人性中的特质,将那些神奇、神圣、神经、神秘的人性展示出来。
2016年,冯唐主持的脱口秀节目《搜神记》在腾讯视频上线。冯唐走访了小说的原型,和他们聊天逗趣、喝酒过招;和意见领袖罗永比试商业演讲;和京城玩家艾丹比试鉴别古玉;和钢琴才子赵胤胤比试用声音打动小孩子……13集,13个神人,13个人生困扰,这档无法归类的节目,收获了上亿次播放量。冯唐把与这些神人斗法,幻化成7个短篇故事。
冯唐认为《搜神记》的意义在于,去探寻那些人和机器始终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乐观一点,相信人类,相信心灵,相信创造力。”
冯唐一直备受争议,喜欢他的人认为他的作品“风趣幽默,充满生命张力”,不喜欢的人指责他的文字“俚俗不雅”。进入不惑之年的冯唐,对此并不介意:“写作是我的生命呈现形式,文字与高雅低俗无关,都是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