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即将召开。为展现住湘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风采和成效,政协融媒以口述实录的方式,讲述本届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精彩故事。
讲述人:潘碧灵
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常委
民进省委会主委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一届政协人,一生政协情。我已经担任3届全国政协委员,可以说政协情怀融入了我的血肉之中。政协委员要勤于履职、勇于履职、善于履职,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委员”,只有这样才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履职路上,我始终不忘合作初心、牢记时代使命,发扬“三牛精神”,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扎实写好每年的“委员作业”,交上一份合格的履职答卷。
01
当好生态环保代言人
我在生态环境领域工作了十几年,每年都会从本职工作出发,针对领域问题,依托领域资源,深入调查研究,提交了许多关于生态环保的提案,也因此被称为“绿色提案大户”。
我的不少提案、建议、社情民意信息得到重视和采纳,如国家发改委在牵头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洞庭湖、鄱阳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时,吸纳了我对于建立健全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建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社情民意》采用。
我还通过提案呼吁国家对长株潭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给予资金支持。2019年,中央财政首次给湖南省安排大气污染防治资金7000万元,2021年达到了3.78亿元。
围绕生态环境有关问题,我多次在全国政协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发言。比如,2018年8月,全国政协就“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我精心准备,5篇材料均选为书面发言材料,“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增强硬约束”则被选为口头发言。
在为生态环境建设建言献策的同时,我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湖南绿色发展故事。2019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前,我走上“委员通道”,用4分钟向全世界讲述了长江流域尤其是洞庭湖水质发生的变化和各方作出的努力,产生了广泛影响。
02
当好群众贴心人
人民政协为人民。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心头之困、生活之急、发展之忧,献计出力。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农村家庭面临收入减少、务工难度增加、产业发展困难等问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有返贫风险。
为此,民进湖南省委会把克服疫情带给脱贫攻坚的影响和挑战作为监督的着力点,围绕5个监督课题展开调研,形成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报告。当年,我还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上,以《后疫情时代脱贫攻坚成果亟待巩固》为题作发言。
作为省政协常委,我积极参加省政协组织开展的“三个一”扶贫行动和“三进三助”助力行动,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助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我履职的一个重要方向。
今年全国两会,我准备了多份提案,不少与乡村振兴有关。比如,《加紧制定<合作社法>,促进共同富裕》《加快红色文旅融合,助推湘赣边老区振兴》等。
03
当好新时代政协人
新时代,人民政协要有新样子,政协委员也要有新形象,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使命的召唤。
2019年,全国政协举办了3次新任委员培训班,我作为4位老委员之一参加了两次,并作了《发出好声音,展现新作为》的经验交流发言。
如何当好一名政协委员?我认为,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还要勇于担当、永不懈怠,认真履行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工作职责,不当“名誉委员”,当好“责任委员”。
2021年,我在中共党史学习读书群、委员读书漫谈群、统一战线工作群等多个委员读书群,作了民进会史、我的履职之路、碳达峰碳中和等内容的主讲或导读,得到委员们较高评价。我还积极参与了水利民生、人口发展、乡村振兴、百年湖湘潮等8个读书群的讨论交流。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每天都会撰写两会观察感悟。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共计写了19篇、2.3万多字。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将永葆当好一名新时代合格政协委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念、矢志不移,更加勤勉敬业履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 履职印记 ·
部分提案建议——
2018年,提交《关于在脱贫攻坚中激发内生动力的建议》《关于继续支持湖南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等。
2019年,提交《关于尽快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纳入立法规划的建议》《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建议》等。
2020年,提交《关于加快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加大对长株潭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和技术支持》等。
2021年,提交《关于将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作为“十四五”规划重要约束性指标的建议》《关于建议设立“全国生态文明日”的建议》等。
2022年,拟提交《关于发挥生态修复在改善我国水环境质量作用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我国洗涤行业绿色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的建议》等。
文字整理 |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