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常委刘新民为“双减”政策落地建言
开发优质图书 提质课后服务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双减’政策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举措,其有效落实有赖于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常委、湖南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刘新民向大会提交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提案。
刘新民认为,“双减”不等于“双免”,减的是量,但对质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学校的必答题,也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次现实挑战。
他建议,要聚焦学校这一教育主阵地,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学校“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学教研机制。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完善“双减”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待遇。
“家庭是育人的共同体,要促进家校合作,科学协同育人。”刘新民说,要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作为一名教育出版工作者,刘新民尝试在“双减”背景下,加大对优质图书的开发。他认为,出版社应依托出版服务社会,形成“大出版”理念,探索构建“内容+服务”的产业布局,助力课后服务的完善和提质。比如,在了解一线师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提升教材教辅质量和助学效能。在科普、文体、艺术等图书领域主动出击,满足学生课后广泛、长期的学习需求。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