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1日,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委员赴茶陵就“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开展调研。此次调研活动同委员读书活动有机结合,在政协云书院“学史担使命·新湖南发展大家谈”读书群中实时图文直播,同时在“百年湖湘潮”读书群中,委员线上线下互动、读书履职结合,共同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建言献策、汇聚政协智慧和力量。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标志着由湖南、江西共同推动的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正式升级为 国家战略。湘赣边区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更大利好。
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更好地实现共建、并积极探索协同发展?此次调研,带着问题,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联动,先后考察了省市县“三进三助”聚力行动成果、马江慧科生态研学基地、茶陵经开区及相关企业。
据茶陵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茶陵县纳入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共35个,三年来,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积极谋划,取得了明显成效。
面对新的国家战略,茶陵如何积极主动作为,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湖南又如何积极布局,把握政策利好?调研组召开座谈会,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负责人、政协委员深入交流,就茶陵以及湖南如何更好参与“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
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主任王玉立认为,茶陵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这一国家战略,抓住机遇,打造优势产业,形成茶陵品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发展红色旅游,利用中药材资源禀赋打造从种植到加工的中药材全产业链;要推进开放,作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既需要中央政策的支持,同时也要激发自身动力,主动“走出去”,把合作“请进来”,以更务实的举措深度融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当中。
省政协常委、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刘丹军建议,茶陵可打造野生中药材保护基地,引进电子信息领域的龙头企业或项目,同时推行柔性引进人才政策,让茶陵成为人才高地。
省政协委员、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冰建议,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整合、优化资源,制定工作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表、路线图,加快重点项目实施,特别要加快茶陵至常宁高速公路建设,以低空通航经济为抓手,将茶陵打造成湘赣边低空通航国际产业园;打造“湘赣红”区域品牌,做强做优油茶、茶叶等特色农业;推进湾里红军村、湖口挽澜等文旅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使茶陵成为红色旅游高地。
省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和外事委驻会副主任李国雄建议,政协建立横向、纵向联动机制,制定助力湘赣边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扎实推进调研、开展建言,搭建省、市级平台,助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共同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和乡村振兴。
省政协委员、湖南万樟集团董事长刘祖治建议,抓好政策红利,打造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推动大项目落地、建设。他表示将以委员工作室为平台,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茶陵县政协主席刘晓伟建议,搭建省级平台,组建专门的班子,统筹推进湘赣协同合作,期待突破政策局限,由省级层面呼吁,向上争取湘赣边24县市享受中央苏区政策。
调研组一行还前往茶陵工农兵革命政府旧址、毛泽东在茶陵住所学习考察,了解茶陵红色旅游资源,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追寻英烈足迹、探寻革命故事,感悟初心使命。
文、图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