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人民保护长江 长江造福人民
发布时间:2024-09-26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图片

美丽长江展新图。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万里长江,浩浩汤汤,奔流向海,冲开了天门山,也涌来了新气象:岸绿了、水清了,江豚回来了,产业也焕新了。


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南昌主持召开四次座谈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马鞍山市考察调研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各地积极行动。


湖北与3个相邻省市分别签订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协议,江西鄱阳湖10万渔民退捕上岸转产转业,安徽马鞍山把每年8月19日设为保护长江专属节日……


如今,在长江经济带,保护母亲河的故事每天都在书写新篇。


高水平保护


汛期过后,马鞍山薛家洼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凭栏远眺,阳光轻洒江面,人水相依、城水交融,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尽收眼底。


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密布着非法码头、堆场和“散乱污”企业。2019年,马鞍山以薛家洼为突破点,一体推动长江两岸79公里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拆除违建、腾出滩涂、植树复绿……一套组合拳下来,薛家洼脱胎换骨,迎来新生。


图片

俯瞰马鞍山薛家洼。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如薛家洼这样实现“生态蝶变”的故事并不鲜见。


避暑之都贵阳,曾因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污水排放量大幅增长,长江重要支流南明河的水质一度被标上劣V类,“拯救”呼声不绝于耳。


当地痛定思痛,实施工业“退城进园”,消除流域“黑臭水体”,兴修再生水厂。经过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治理,如今的南明河,水质稳定达到Ⅳ类以上,城市河流基本实现长治久清。2023年,南明河还被评为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并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图片

阳光照耀下,南明河碧波荡漾。


作为长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湖南省城陵矶港早在1899年就设关开埠。2016年,长江的发展与保护进入新时期,这座百年老港破旧立新,迎来蜕变和新生。如今,长江流域首个“胶囊”全封闭散货料仓彻底解决扬尘、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城陵矶港的“江湖”新地标。


发源于云南省昭通市的赤水河,对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意义特殊。近年来,昭通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拆除拦河坝和小水电站,关闭煤矿砂石料场,实施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实现从点到面、从水上到岸边的转变,守护一江清水出云南。赤水河流域(云南段)鱼类种类从2020年的36种增加到现在的43种。


在上海崇明岛,江刀、江豚等“稀客”频频露脸;在江苏新济洲,鱼翔浅底的景象让游客惊喜;在浙江祥符荡,每年有48种野生鸟类来此越冬繁衍……


这些,是长江生态改善和水域功能恢复最好的见证。


高质量发展


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用生态文明实践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南通开发区,“化工围江”曾是“顽疾”。2021年,南通开发区启动“空间再造”,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和新能源“3+1”产业方向,高含金量的项目纷至沓来。


位于苏州张家港的江南智能制造产业园,前身是东沙化工园区。2017年整建制关停后,腾出2400余亩工业用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亩均投资增长约4倍。


江苏之变,是长江新旧动能转化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创新。


鄱阳湖畔、庐山脚下,穿梭在江西九江石化厂区,除了高耸林立的塔罐、纵横交错的管道,还有道路两旁葱翠的树木和应季的鲜花,很难将这里和传统的石化企业联系在一起。在九江石化斑鸠园水生态景区,企业生产排放数据实时显示在电子屏幕上。“不仅水质监测上了智能化,码头输油管道也增装了远程紧急切断阀,不让一滴油和超标污水流入长江。”九江石化储运运行部副总工程师胡荣江表示。


有了含绿量,还要有含金量。


2022年,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彻底结束我国芳烃核心技术必须依赖国外引进的历史。


图片

九江石化生产厂区。


在四川,一个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从川南临港片区蓄能起航;在安徽,一个个“新三样”产品从芜湖长江智慧港口走向世界;在湖南,一件件精美竹制品从益阳“再现青绿”的“沉睡”矿山中远销全球……


放眼长江,绿水青山的底色越擦越亮,“金山银山”的成色越来越足。


高品质生活


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下中村紧挨长江,眼下,正是村里的旅游旺季。沿途,瀑布、深潭、奇石、丛林,处处是好风景,好风景又带来“好钱景”。一江清水,美了村庄,富了百姓——“引进旅游项目后,村集体收入翻了好几番,去年光是接待游客就超15万人次。”用村支书陈树林的话说,就是“安逸得很,巴适得很!”


图片

在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游客畅享夏日乐趣。


因长江大保护,变了样的不只是沿岸村庄,还有百姓生活。


自打嫁给渔民之后,马鞍山“三姑娘”陈兰香就一直住在船上,过着“靠江吃江”的日子:凌晨出门打渔,清晨上岸卖鱼。


2019年,马鞍山市全面启动渔民退捕转产,包括陈兰香在内的全市1万多名渔民完成上岸。上岸后,陈兰香拿到了渔船拆解补助,住进了安置房,并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合伙开办了以“三姑娘”命名的劳务公司,从过去的渔民变成了今天的经纪人。


“自公司开办以来,业务范围逐年扩大,去年营收达185万元,业务量上来了,收入就增加了,渔民分红也就有了保障,3年累计分红48万元。”说及公司发展,陈兰香打心眼里高兴。


城市因水而兴,人们在爱江护江的同时,也收获着长江的馈赠。


在湖北巴东县,“山城绿肺”回来了。随着儿童公园、亲水广场的上线,看江鱼、吹江风、跑步道成了巴东百姓亲水逐绿的新时尚。


图片

治理后的湖北巴东江岸。


漫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江面上船只往来、大桥上车流飞驰,沿江而建的滨江公园游人如织,一幅“江边有新景、水城人共融”的画面跃然眼前。


江流不息,发展不止。


摊开中国地图,坐拥205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长江经济带上,岸在变绿,水在变清,天在变蓝,“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得以重现。


来源 | 人民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