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韶山市大力开展“百十亿”工程和产业链建设,作为五大主打产业链之一的智能制造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矿山设备、风电装备、智能家居等多种系类产品。
作为韶山市智能制造产业链链长,韶山市政协主席李长新在今年上半年对14家链内重点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走访调研,收集并交办工作清单15个,并组织政协委员、工商联界企业家座谈交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发展智能制造是韶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李长新说,在全力拼经济的关键之年,更要守住基本盘,努力创新,乘势而上,推动韶山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政协融媒:作为韶山主打产业链之一,智能制造产业有着怎样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李长新:韶山以红色文旅闻名,但同时也是一座创新之城。这里科教发达、创新活跃,是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地、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汇聚了各类企业300多家,曾上榜湖南县域经济先进县5强。韶山创新型企业历来有与高校合作的基础,产学研融合工作较为突出。
此外,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纵深推进,韶山全面融入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加快,赋能效应也将进一步凸显。
湖南政协融媒:目前韶山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形成了哪些经验做法和成效?
李长新:韶山市智能制造产业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省级专家工作站11个,创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呈现出“既有核心技术,又有拳头产品”的良好局面。今年1月至9月,实现产值41亿元。
一方面,韶山充分发挥总链长作用,推动链内企业合作互补。我本人作为智能制造产业链总链长,主持召开了智能制造产业链交流座谈会,并带队开展了智能制造产业链建设专题调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同时对产业链人才子女就学需求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产业链办公室定期调度产业链发展情况,加强了链内联动,能及时分析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开展“智赋百企”“三改一扩”等行动,发挥头部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企业裂变扩产增效,服务指导17家(次)企业申报省先进制造业高地项目,积极引导制造企业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湖南政协融媒:请介绍一下韶山市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远期目标。
李长新: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可靠性、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智能制造作为韶山市主特产业强链计划的重要一环,构建起“龙头带动、配套跟进、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强链、补链、扩链、延链,加强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提高企业生产线及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往高精尖方向发展,加快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韶山,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湖南政协融媒:当前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将如何改进?
李长新:当前韶山智能制造产业还存在产业链推进机制有待完善、产业链关联度较低、人才集聚水平整体偏低等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韶山实际,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支撑力。立足现有产业集群优势,聚焦智能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加快园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智能装备制造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支持企业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打造一批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争创创新型领军企业。
二是突出抓好产业链企业培育。深入开展“智造”“入规”“登高”“上市”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集聚配套能力的优势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创建一批国省知名企业品牌。
三是切实增强助企纾困工作实效。结合“走找想促”“解送优”“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等助企纾困活动,全力为企业解决用工、用地、用能等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融资、产学研用对接、产销对接等服务,助推企业扩能升级。
对于政协而言,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把握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定位,发挥好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用好用活委员工作室等平台,充分调动委员的履职积极性,为产业链建设建言献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政协之力。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